中北镇的“大学生后备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3-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现在中北镇24个社区,有一半的社区居委会主任是十年前招来的‘大学生村官’,还有一些人进入了村两委班子。”提起这些“孩子”,西青区中北镇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郭向顺一脸自豪。

天津讯: 现在中北镇24个社区,有一半的社区居委会主任是十年前招来的 大学生村官 ,还有一些人进入了村两委班子。 提起这些 孩子 ,西青区中北镇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郭向顺一脸自豪。

初到

镇里来了年轻大学生

2009年,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让中北镇的居民结构、居住分布有了明显变化。一个社区常常比一个行政村人还多,居民成分也更加复杂。以往由镇里单位年龄较大、退居二线的同志转为负责社区工作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需要。同时,也为解决镇里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北镇招收了一批 大学生村官 ,下沉到各社区、村负责基层社区综合治理工作。

招收 大学生村官 ,看中的是他们精力充沛、文化素质高。 我们给他们的定位是──片警的影子、治保主任的助手、村委会居委会 两委班子 的后备力量。 郭向顺说。

没想到,上来就遇到了难题。综治工作最大的特点是与人打交道,这群20多岁、生活阅历与社会经验都相对欠缺的小伙子,恰恰不擅此道。

当年的我和人说话就脸红,脾气还暴,如果对方不讲理,恨不能动拳头。 现任福悦里社区居委会主任的王浩博和记者说话的当儿,还和来居委会办事的几位居民像老熟人一样打着招呼。

当时镇里让我们回到所在村开展工作。交流不难,难的是都沾亲带故,好话容易说,不能顺对方意时,不知怎么张口。 如今的西北斜村村委会委员李金松,现在分管商业运营管理工作,已经是谈判的一把好手。

原先我以为讲理就行,结果发现上来就讲理常常行不通。 目前在中北镇综合治理办公室做信访接待工作的刘恩路,想不到十年之后自己能让一脑门子官司的上访者平心静气地说事。

成长

从最基础沟通学起

何为指点迷津的金手指? 培训。我们上岗后不久,镇里就开始对我们培训。不仅每月有集中培训,而且分期分批到综治办公室跟着老同志学习两个月。言传身教之下,我们渐渐找到了窍门儿。 三人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从接待上访人员的第一步做起:让座、倒水、询问记录基本情况。一是让他们了解工作流程,二是让他们从最基础的沟通学起,注意在过程中察言观色,了解接访对象。 郭向顺说,镇综治办就如何培训他们可动了一番脑筋,除了让他们跟着老同志接访,还请法院的同志和律师来讲课,让他们在工作中知法懂法,处理问题有理有利有节。

为充分发挥 大学生村官 受教育程度高的优势,充分了解社情民意,镇里还加强综治信息专报培训。 最初交上去的专报,镇里都会批改后再发回给我们。上面用红笔标出来哪里好,哪里需要改、如何改。就像老师批作文一样。 李金松说,经过这样的培训,现在写其他工作报告也不费力了。

收获

成为居民的知心人

几年培训下来,王浩博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入户走访后,就能迅速给社区居民 画像 ;李金松为村里说服了拆迁困难户,对方是他近亲;刘恩路到侯台居民与物业公司对立严重的某小区当 救火队员 时,先听居民倾诉、拉家常,渐渐让大伙儿见不着就想他,再摆事实讲道理,同时为居民解决安全隐患等问题,成为居民的知心人。

做过综治工作之后,社区居务、村委工作没有能难倒我们的,因为所有的工作都是和人打交道。 李金松颇为自信。

经过四年左右的培训学习,他们就能独挑大梁了。现在真正实现了当初对他们的期望──成为后备力量。 郭向顺告诉记者,2009年招收的这批 大学生村官 在社区挑大梁后,镇综治办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信访量减少了,对各社区、行政村的大事小情镇里了解得更及时了,中北镇综合治理办公室能获得市级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他们功不可没。 现在招收的大学生直接进入社工岗位,我们还坚持培训学习模式,抓好基层社会治理就要注重年轻社工的培养。

狗年除夕夜十点多,王浩博刚走出办公室,准备巡视一圈,迎面碰上了社区居民马阿姨。 浩博,这是我包的饺子,你尝尝。 说着她又递过来一个小瓶, 醋在这儿。

王浩博鼻子有点发酸,十年社区基层工作生涯让当年的愣小伙儿变成了一个温和微胖的老大哥,用心焐热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社区的居民,居民也用感情温暖了寒夜里的他。 社区工作就是人心换人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