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90后”学子 瞒家人捐献造血干细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1-05-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5月24日上午9:10,为挽救一位素不相识的33岁患者的生命,天津大学2009级本科学生蔡立荣躺在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科病床上捐献造血干细胞。11:50,不到3个小时,造血干细胞顺利提取结束,被装入干细胞储运箱立即送往患者就诊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据了解,这是近年来天津大学第三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例。2004年机械学院工程力学专业学生邓鹏为一名34岁的男性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2009年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刘通为一名17岁女性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出生于1991年的蔡立荣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009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湖北人,入学后积极参加学生科技协会等社团活动,学习成绩优异,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今年4月光荣入党。2010年10月,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中华骨髓库血样采集活动中,他登记了自己的血样,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去年11月底,蔡立荣得知自己与一名患者骨髓配型成功,便欣然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经过高分辨检测和体格检测,他身体条件合格。他是家中老三,有父母宠着,大哥、二姐护着,记者问他家里人都什么意见时,他爽快地答道“以我为主”。

蔡立荣于5月20日入住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在住院期间表现乐观积极,练习书法、听音乐,获得了红十字会、一中心医院医生和护士的高度评价。校党委副书记李义丹、学工部部长雷鸣、宣传部及化工学院负责人看望他,他开玩笑地告诉大家,“医生给我讲了造血干细胞提取的过程,就是先把血液从体内抽出,然后用一个机器把血液中的干细胞提取出来,再把血液输送回体内。跟我专业学习的‘萃取’道理一样。”

患者就诊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生王旭庚带来了患者及家属赠送的印有“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锦旗,感谢蔡立荣热心捐赠,表示有好消息会及时告诉大家。面对着从患者所在医院赶来取造血干细胞的王医生,蔡立荣真诚地说,“请把我的祝愿带给那位患者。”

下午,蔡立荣还在医院等患者就诊医院的反馈信息。他说,“我觉得自己状态很好。医生说,一两周后,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就会恢复到原来水平,半年后会有一次体检。”

据天津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配型相合的概率达不到1/10000。但一旦配型成功,患者的救治率可达70%至80%。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