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学前教育行动全面启动 缓解入园压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1-05-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记者日前天津滨海新区教育局获悉,为了缓解入园压力,满足市民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制定了《滨海新区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根据《计划》,到2012年,新区基本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并举、优质协调、充满活力的较完善的学前教育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高于95%的全市平均水平。

明年年底基本解决“入园难”

随着新一轮人口出生高峰到来和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百姓对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新区现有幼儿园116所,在园幼儿23083人。

到2011年年底,新区将新建、改建、扩建10所幼儿园,对未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已建小区和在建小区,建成配套幼儿园;60%的农村城市化配套幼儿园完成提升建设任务。入园率达到天津市2010年92%的平均水平。增加6所市一级幼儿园。启动幼儿园星级达标工程。解决“入园难”问题取得明显成效。到2012年年底,新区将新建、改建、扩建20所幼儿园,全面完成农村城市化配套幼儿园提升建设任务。再新增6所市一级幼儿园。幼儿教师专业合格率达到85%,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达到90%,保教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85%以上。办园条件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高于95%的全市平均水平。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

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实施“三个一批”(即新建一批幼儿园,改建、扩建一批幼儿园,提升改造一批幼儿园)建设工程,有效解决幼儿园数量不足问题。同时,新区还将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今年6月底,完成对所辖区域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清查任务,并全部无偿移交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对建成住宅小区未按批复规划建设配套幼儿园的,由各管委会负责在年底前完成补建任务,交付教育行政部门用于举办幼儿园。不具备配套条件的,由各管委会根据本区域幼儿园建设总体规划,结合本区域实际,新建或改建、扩建幼儿园。

此外,新区还将建设提升农村城市化配套幼儿园。各管委会按照市一级幼儿园标准,对农村城市化配套幼儿园进行建设提升。每个镇至少建设1-2所示范性公办幼儿园,合理配置公办幼儿教师。

为了扶持规范民办幼儿园,新区制定了《关于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的意见》,将民办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受同等待遇。对按照政府要求办学、符合民办幼儿园设置标准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区政府按照每个学位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多举并重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新区将深入推进“名园办分园”、“强园带弱园”、“城园连镇园”等集团化办园模式,引导扶持区域之间、城镇之间不同园所建立发展共同体,加快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延伸。扶植幼儿园办出特色,创出品牌。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幼儿园来新区合作办学,积极扶持新区幼儿园与国内外著名幼儿园结对子,带动新区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全面推进社区早期教育。构建政府统筹,以社区为依托,教育、卫生、妇联等部门和组织协同运作的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网络。每个街镇依托公办幼儿园或社区活动中心等社区资源至少设立1个社区幼儿早期教育资源中心,每年为社区0至3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提供6次免费的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不断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

在教学领域,新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上进行新尝试,在社会、艺术、语言、科学、健康五大领域上加强自主研究,形成原创成果,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避免和防止片面追求超前教育和幼儿教育“小学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