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桢:高职不是高等教育中低人一等的教育-高考,志愿,咨询,高职--教育频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9-05-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专业设置贴近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没有产业需求的专业一定没有生命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坚持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要始终把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放在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首位。因此我院在设置专业时,始终是根据产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和学校自身条件的实际,并及时调整原有专业或专业的培养方向,使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或职业技术领域更具有针对性,确保专业的设置与人才培养规格更加贴近产业的现实需求。

例如我院的精密机械技术制造专业就是在充分分析了天津的经济形势,与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共同打造的“海鸥现代工业园”中的重点专业。我们认为天津滨海新区已成为国家新的重点发展区域,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后,天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正式纳入国家规划,天津滨海新区的建立与发展成为拉动天津整体经济实力提升的新支点。天津市政府为了实施工业东移战略,加快滨海新区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提出了多种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东移,其中“海鸥现代工业园”就是天津20项重大建设项目之一。“海鸥现代工业园”毗邻滨海新区,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享有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这些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为“海鸥现代工业园”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海鸥现代工业园将以手表、精密加工制造以及精密仪器与设备三大产业为支柱,主要生产加工手表、通讯、航空、电子、计算机及附属外设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以及微型机电产品的精密元器件、精密计量仪器、光学仪器、电工精密仪器等相关产品。在这种形势下我院果断决定建设精密机械技术制造专业。

又如我院的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印刷技术等等都是紧紧围绕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发展规划,紧密依托一轻集团(控股)公司“三大、两精、一新”的发展战略,为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发展建设提供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兼顾岗位需求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强调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如何科学设置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前提。我院在构建课程体系与确定教学内容时,注重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这两个重点,把行业、企业对人才所需的能力要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确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明确核心课程、核心能力以及应取得的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使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具适应性与针对性,最大限度地使我们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实现“零对接”。

同时兼顾学生智能特点。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目前高职入学的学生主体是高考成绩居中或偏下的学生,那种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不仅不适于职业教育,也不适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中没有过分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智能,而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用与学科教育不同的方式组织课程,使教学更适合开发学生的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注重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高职教育明显特征,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问题。我院2005年初开始以生物和印刷两个专业群为试点,探索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方法——生产实训一体化教学车间模式(简称教学车间模式),于2007年初将教学车间模式在全院进行推广。教学车间模式是在以培养训练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为目的的生产化车间中,以真实的生产活动为教学情境,以真实的产品为教学载体的校内实训教学模式。教学车间拥有实体车间、生产设备和企业管理制度,按照生产流程工序的工艺,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块,实现工作和学习的行为融合,员工和学生的身份融合,生产和教学的过程融合。实践证明教学车间模式是一种教学效果突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优势的实训教学模式。学生在真实的生产操作中不仅提升了职业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爱岗敬业精神,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人才培养效益,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仅使学生能够找到职业,而且能够适应职业、胜任职业,热爱所从事的职业。生产实训一体化教学车间模式已被评为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被天津市教委推荐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作者:李国桢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