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士兵:为何全民关注高考语文作文-高考语文作文--教育频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9-06-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高考第一场语文考试结束,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已经揭开神秘面纱,露出各自的文化面相。作为一名曾经的高中语文教师,我多年持续关注高考作文,在仔细品味那一道道作文题之后,开始在那些铺陈的情境里,想象着考生面对这些命题作文时的心境。

纵观今年高考作文题,我的总体判断是,高考作文正在告别过去“务虚”的诗意迷失,选择那些更能直接贴近现实社会生活的时代命题。比如辽宁卷的作文在探寻“明星代言你怎么看”;广东卷作文要求谈谈“对常识的认识”;江西卷作文的由头是“兽首拍卖”;江苏卷作文是让考生“品味时尚”;天津作文题是“我说90后”……

无疑,这样的高考作文题,是要求学生去“写实”的——就客观真实的社会现象去进行判断分析,阐述特定的价值理念与文化思想。这样的作文题,当然有利于检阅我们许多年来一直强调的素质教育,到底培养了学生怎样的公民精神。高考作为中国学生的“成人礼”,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到这些年轻的中国公民是否心智成熟,在特定时代的社会洪流下,能否有着自己的独立价值与责任使命。

不论是古代科举考试文题,还是现在的高考作文题,之所以都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说到底,就是这种“国考”本身,既是一种人才选拔的工具,更应该是一种体现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品格的表征。这些年,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通过各种媒介来“集束展示”,社会各个领域的专家都会对高考作文进行“彻底把脉”与“全面解读”,使高考作文在特定的时间节点,成为最受关注的文化现象。这背后,其实就包含着最深刻的文化意味,那就是在考问我们的教育在进行知识传授的时候,会不会陷于过度工具化与技术化的误区,是否为这个时代培养出具有健康的文化价值观的现代公民。

看看诸如“明星代言”、“兽首拍卖”这样的今年高考作文题,这些不都是被社会各个领域的人们通过不同视角解构过的现实命题吗?而对这些社会现实与现象,考生们提供的“价值判断”和“秩序设想”,实际上就是界定现代公民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标准。前些年那些“诗情画意”的高考作文题之所以受到普遍的批评,正是因为那样命题,让那些贴近现实生活,反映主流社会的文章失去依托。所幸的是,这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显示,那些太过“务虚”的作文题,正在不断减少。到了今年高考,已近于绝迹了。一切表明,为文化判断与思想表达提供最大空间的高考作文命题,将是走向公民社会的现代教育无法绕行的选择。

现在,当有约千万的考生一起走进考场,去践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它自然可能孕育出可贵的文化价值。少年强则国强,而青年一代形成健康的笃定的文化思想,就会使他们不再成为孤立的个体,在工具化与机械化的教育模式中迷失在狭隘的自我里,而会打开深锁自己心灵的那扇门,走出去,让个体的文化经验汇聚成一代人共同的集体的体验,从而对符合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是公民教育蕴蓄的力量。

同样,现在,全社会都在分析今年高考作文题,教育专家、经济学家、社会学者以及所有想对公民教育有所表达的人们,思想和语言的剑道游走在今年高考作文题里,最终应该形成的文化场域,也应该是传递出公民精神与公共责任的文化思想价值。来自于考生与社会的这一切文化判断,让高考作文成为全面检验公民教育的文化路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