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只能靠“啊”吗?-作文--教育频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9-05-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个考生的作文里通篇都在抒情,从头到尾都是‘啊’字,数一数得有几十个,感叹号通篇都是。”这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最近在“全国小学母语教育研讨会”上披露的。

学生作文为何对“啊”情有独钟?说明学生肚里词汇少、语言贫乏,知道“啊”是个抒情语气词,便抓住不放,重复滥用,想借此增加“文采”,增强作文“感染力”,结果当然是南辕北辙。可问题在于,何教授所举的并非孤例。近年来,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恐怕已成为学生的通病,书店里教授作文的书籍、光盘琳琅满目,媒体上辅导作文的广告也比比皆是,“作文市场”的红火,说明语文教育长期没得到应有重视,学生作文能力呈群体下降态势,只得借助“作文产业”临时抱佛脚。

那么,学生不学作文都学什么了?不外乎围绕高考多得分,把时间集中投放在数理化外等“主科”上。因为老师、家长、学生都有“小九九”:既然花再大的功夫作文也得不了满分,不如背背范文、临时发挥碰运气,反正“作文损分其它补”。这几年,“如果把高考语文和英语的成绩折算成同分,语文的均分比英语低多了。”何教授的调查也印证了学校轻视语文的流弊。于是,在“高考谋略”下,一篇作文出现几十个“啊”,也就见怪不怪。

学生作文素质的下降,归根结底还是疏于课外阅读所致。可学生两眼一睁、作业做到星星点灯,哪有课外阅读的闲暇?当然,这不能靠学生再挤睡眠苦读,而要学校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着眼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从教学理念和制度上保障学生有亲近书本的时间,让阅读、写作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和心灵成长的营养。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提升阅读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关注母语学习和运用,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补上这一课。对广大学生来说,去“啊”无捷径,惟有多读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