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歧视无赢家-成绩歧视,赢家--教育频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9-04-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其中显示,中国高中生因家庭情况不好或长相不佳受到不公平对待最少,但因成绩不好受到不公平对待最多,高达24.5%。对于校园歧视问题我们似乎总是了解有余、关注不足。当这一现象化为刺眼的数据,成绩歧视能否引起世人更多的关注?

成绩歧视:被忽略的现实

校园,一向被我们视为纯洁的净土,但是,成绩歧视在高中校园的某些角落,切切实实地存在。

成绩是划分学生等级的标准。我们常常把学生分成优等、中等和差等,而划分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尽管目前有教育者主张避免使用“差等生”,而用“后进生”代替,可这无疑换汤不换药,之所以是“后进”,是因为成绩方面需要进步,不是品德“后进”。

成绩好往往就是一切都好,成绩差的往往等同于落后分子。在高中阶段,成绩愈发显示出威力。学习成绩好往往能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成绩不好的不容易交朋友,也常常被老师忽视。评优评先往往是成绩好的学生专利,成绩差的就只有羡慕的份儿。

安排座位也会靠成绩。有些学校或班级按照学习成绩安排座位,成绩好的占据前几排优势地带,而成绩不好的就只能坐到后面。现读高二的女生小斐(化名)打趣地说,我们班的座位有尊卑之分,像是古代的朝廷,官职大的在前,官职小的在后;我们是成绩好的在前,成绩不好的在后,越往后越受歧视。

成绩歧视中没有获益者

我们常常听说:学校教知识,但首先教做人。可是,以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现实情况让教做人的理念大打折扣,对所有学生的身心健康都百弊无一利。

成绩差的学生自然是成绩歧视的最大受害者。他们也可能有体育方面的天赋,可能有艺术方面的才能,可能有很善良的品质,但只要他们成绩不好,他们就被归为“差生”,受到不公平对待。歧视,往往被称为校园“软暴力”,它没有伤害学生的身体,却深深刺伤学生的心灵。因成绩不好被视为一无是处,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给学生造成很大的阴影。有些学生因此堕落,否定自己,不仅成绩上不去,还丢弃原有的才能和品质;有些学生变得沉默寡言,甚至封闭自己。

成绩好的学生在成绩歧视中也并非赢家。有些成绩好的学生纪律、品德方面并非很好,有时犯些错误,老师也常常睁一眼闭一眼,总是宽大处理。由于老师的纵容,他们会更加肆无忌惮,成为“学习上的巨人,道德上的矮子”,这是教育的悲哀。还有些“优等生”因为目睹了成绩差的学生受到的不公正对待,更加害怕自己的优势丢失,所以总是紧张于学习成绩,给自己身心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因为怕其他同学赶超自己,不肯帮助别人,变得很冷漠。成绩好的同学较容易交到朋友,有些就对同学颐指气使,最终引起大家的反感。

传统观念将如何改变

当我们仍高喊着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口号时,大行其道的成绩歧视却实实地泼了一盆冷水。造成成绩歧视的根源是应试教育思想,受“惟分至上”的支配,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一切为成绩看,成绩好就什么都好,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

要消除成绩歧视,必须改变“分数至上”的价值观。教育者和学生都要明白:学习不好和不好好学习是两码事。成绩不好没关系,但要有积极进取、挑战自我的意识;要有健康向上的品质精神;要有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目前,小学实行鼓励教育,放大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发挥长处带动其他方面发展。对高中生进行鼓励教育不但不过时,反倒是很适时。高考不是高中毕业生的独木桥,他们中有些人将面临就业或参军等,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去衡量学生,十分不利于他们的未来发展。无论是走向社会还是追求更高的教育,他们都将面临独立发展,摆脱成绩束缚,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充分利用,打造全面发展的自我,可以帮他们树立信心,有效实现自我价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