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家教”日渐兴起-家教--教育频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8-08-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每年暑假,大学生们都会积极寻找家教工作。阿伦是在天津就读某“211重点高校”的外地学生,从7月中旬开始他就住进雇主家中,为一名高二学生做家教。优厚的待遇背后,是他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孩子告诉我,平时家里只有他和奶奶,父母都在外地。我每天只需要给他做两个小时的英语辅导,其他时间就是看他做作业、陪他聊天、甚至和他一起玩游戏。”阿伦说:虽然这样的生活很轻松,但是总觉得自己不像家教像保姆,而孩子对自己似乎也有一种抵触情绪。

暑期是家教市场最热的阶段,很多学生家长希望通过暑假辅导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最近几年,家教市场又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在提高学习成绩的目标外,家长们还对家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监督、管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暑假更充实。

矛盾:青少年抗拒“保姆”

伴随着家教职责范围的扩大,“全职家教”一词也成为了新的流行词汇。家长希望聘请全职家教全面管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希望通过全职家教老师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一位家长无奈地表示:“请全职家教并非只是为了给我们自己减轻负担,重要的原因在于现在的孩子已经不愿意和我们沟通了。我想,家教老师毕竟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在和学生相处的时候应该比家长更专业,而且他们年龄相近,更容易沟通,学生或许更愿意听他们的话。”家长的初衷无疑是好的,然而当全职家教走进生活,学生们真的能够理解吗?

从抽样调查的结果看,女生对全职家教的认同度略高于男生,年级越高的学生越厌恶家长为自己聘请全职家教。很多高中学生表示,虽然和大学生家教聊天是一个很愉快的过程,但是全职家教的形式容易让人感觉受到了监视,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变得“很不自在”了。一些学生表示,暑假本来应该是休闲放松、养精蓄锐的时间,在家长的安排下暑假已经变成了“小学期”,如果在家上全职家教,“暑假哪里还是假期啊,分明是在家里上寄宿制的学校!”

发现:“全职”不一定“家教”

即使“全职家教”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也不一定能够实现家长的美好愿望。目前能够担任全职家教的老师大部分是正在上学的大学生,大学生担任家教本身既有优势又有风险:大学生对中学知识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和学生年龄接近,更了解怎样的教育方式容易被接受;然而,大学生毕竟不是老师,他们在教育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果职业道德不高,他们也容易玩忽职守,一味顺应学生的要求。

由于家长无法及时监控,“全职家教”的老师有可能变成学生的玩伴。将家教辅导演变成游戏时间。一位家教老师对此表示忧虑:“大学生做家教只是勤工俭学的手段,很多人甚至单纯把工作当成社会体验,无论结果如何,不需要负任何责任。他们本来就贪玩,如果真的和学生玩在一起,恐怕更容易带坏学生。”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庭成员长年在外、安全缺乏保证的家庭,“全职家教”就会变成最熟悉家庭环境的人,如果人选不合适,可能会酿成飞来横祸。由此可见,选择“全职家教”应该慎之又慎。

关注:独生子女的暑假

究其根源,“全职家教”是在现代人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家庭和子女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特殊职业。家教老师身兼朋友、保姆、老师数职,薪酬高、责任重,压力也比一般的辅导老师大。他们要面对的学生是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比较单一,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成长,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比较脆弱,人际交往能力也比较缺乏。

暑假原本应该成为学生们构建友谊、联络感情的契机,当全职家教老师替代了朋友的角色,就间接减少了学生和外界接触的机会。虽然有利于减少学生出门玩乐、发生危险的机会,但是不利于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而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而言,人际交往能力恰恰是他们最欠缺的品质。

独生子女究竟应该怎样过暑假?全职家教老师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用更多时间陪伴子女,不要让他们陷入孤独的境地,产生各种不良情绪,给孩子一个快乐、积极、活跃的暑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