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实践 别走了样!-大学生,暑期,实践--教育频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8-07-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假正是大学生进行暑期实践、了解社会的大好时机。然而,在笔者的了解中却发现,很多学生的暑期实践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有关人士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入社会的最好途径,大学生应该真正学会从中受益。

文/刘昕田青李思柳祥瑞摄影/马士雯


在笔者的了解中发现,有些大学生根本不把暑期实践当一回事。学校要求找实践的项目,他们不太理会。其实,许多暑期实践活动从策划到组织并不难,很多学生并不认真对待。如果牵涉到学分问题,一些学生就在网上找篇相关的文章作为自己的实践报告。“很多选题也可以到网上找。现在网上最多的就是关于社会、经济方面的内容,到时候搞个调查问卷,把问题复制下来整合成一张表,到路上找行人发发、填填就可以了。至于调查报告,网上太多现成的可以摘抄了。”大学生小甘说出了“实情”。

还有学生反映,遇到学校组织去外地的实践活动,很多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游,看看风景,晒晒太阳,很少能做实际的调查。最后实践结束时,就拿起相机摆拍照片,算作实践的成果。有的学生甚至埋怨外出实践太辛苦,干脆装病躲在家里,享受空调饮料的惬意。

还有的学生把暑期实践变得很功利,目的总是瞄准是否能为以后的找工作服务,这段经历能否给找工作加分。有的学生把暑期实践变成了“打工”,以多挣些钱为目的。还有的学生重视暑期实践成果是否能在媒体见报。小黄同学曾在学校做了一个有关经济方面的社会调查,在做调查之余,她千方百计寻求媒体的帮助,希望能在报纸上刊登。她表示:“如果我们的活动能见报,在评比上就会有不少加分。”

有的大学生既想参加暑期实践,又想图省事,干脆就花钱托付中介机构帮自己联系。于是,市场就应运而生了专门替人找实习岗位或暑期实践的中介机构。天津外国语学院女生小雪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实践机会的。她在学校宣传栏内看到本市某家中介机构承诺,只要成为该机构会员,就可以为其联系世界500强企业参观学习,定期组织培训及假期实践活动。该机构根据学生交纳会费的多少,提供不同的待遇,最低800元,最高可达到3000-5000元。小雪大一、大二的暑期实践单位都是她花钱通过这家机构搞掂的。

重就业重技能轻培训轻宣传

学校对于学生暑期实践缺乏重视和指导

有的学生反映,学校并不重视暑期实践,就业率是他们更关心的问题。“我们的校区在大学城,离市区较远,平时和外界联系也少,本来就很封闭,很少了解社会,如果暑期再不参加些实践活动,感觉很容易与社会脱节,所以更希望学校能帮助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

据了解,有的学校只是简单地给学生布置暑期实践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至于如何开展,学校不仅没有必要的指导和相关课程,也不开展任何形式的培训和讲座。还有的学校布置的暑期实践题目,比较空泛,不切实际,学生没有兴趣做与自己无关的题目,也最终会使暑期实践落空,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在笔者的了解中,有的学校重视学生去学具体的技能,而不强调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一位学平面设计、开学即将上大二的学生小田说:“我们学校并不特别要求学生去参加暑期实践,放暑假之前,班上的辅导员告诉我们,你们还是多去学点平面设计的软件吧,这样将来找工作比较容易些。”

此外,尽管一些学校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好的暑期实践的机会,但名额相对较少,覆盖的学生面比较窄,远远不能满足多数学生的要求。如本市某大学组织学生参加支援西部暑期义务支教的活动,很多学生都踊跃参加,但200多人报名,最后只有40人被录取。还有些学校虽然组织学生参加类似“三下乡”的暑期实践活动,但由于宣传不够充分,很多学生并不知道。

有专家指出,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评价体系,导致大学生实践活动形式大于内容。有的院校评价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与否,只是简单地根据赞助数量及媒体报道的情况来加以评定,这样的评价机制显然有误导作用。

社会没要求家长怕上当

社会应该敞开怀抱接纳学生暑期实践

社会敞开怀抱,给予大学生必要的支持,将是他们进行暑期实践的强大动力。而事实上,由于每年假期,都会有很多学生涌入社会,由于资金匮乏,或者渠道不畅通等原因,教育部门很难组织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

此外,社会对于大学生的暑期实践活动没有实质性的具体要求,这在表面上给了学生们很大的自由空间,但实际上会出现真空。学生即使想参加实践,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去哪里,不知从哪里下手,最后往往不了了之。

更有甚者,有的非法机构利用学生迫切参加暑期实践、了解社会的心态,打着暑期实践的幌子对学生行骗。有的将其骗入传销组织,或者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使用,很多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往往容易受骗。

此外,有些大学生参加暑期实践活动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有些家长认为,只有读书和学习才是主业,其他都是不务正业,是浪费时间。也有的父母出于过度保护孩子的心理,没有让孩子锻炼、见识社会的意识,害怕孩子没有社会经验、吃亏上当,因此会阻止孩子走向社会,让孩子干脆在家中度过一个漫长的暑假。

观点和声音

暑期实践到位,同样有收益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状况,它不单单是学生个人的事,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扶持。

社会有责任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平台

如果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大学生将很难与未来社会相融合,然而他们终将走向社会,变身一名“社会人”,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因此,社会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机会的同时,也是为维持自身的良性发展做出努力。

青春应该懂得奉献

连续3年带领天津市优秀暑期实践团队的天津工业大学学生资助服务中心的李志鹏老师说:“暑期实践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因为一个大学生如果不懂得奉献和付出,又怎能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和做贡献呢?”至于一些大学生功利心比较强,他认为,学校要积极去寻找能够推动他们内心的内在动力,让学生真正感悟社会,学到东西。

实践会让大学生思想成熟

天津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政策系的蔺文君老师认为,大学生不能空谈书本理论,多接触社会,将来才能与社会更好地接轨,参与暑期实践就是一个让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契机。学生只有真正深入社会,对社会的看法才会更加成熟。

此外,学校有必要出台更好的评价体系来规范指导大学生实践的导向,还应该帮助他们做好前期准备,包括安排课程,给予必要的培训和进行思想动员。

实践到位,同样有益

暑期实践到位,同样有益。在实践中真正深入一个行业,了解该行业的工作情况和行业前景,对于今后的就业规划有很大的帮助。本市一所理科院校平面设计系的学生张超,暑假期间去一家软件公司进行暑期实践,虽然只做些简单的工作,但他说,自己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至少知道了自己以后能做什么。张超说,他周围有许多同学总抱怨工作不好找,说自己是“毕业即失业”的一代,还没有开始工作就说本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好,乱发牢骚,这其实是对行业的不了解,“很多事情,只有自己经历了、调查了,才有发言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