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表明:中国学生总课时最多 选修课最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7-11-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日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对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中小学生课时做了一项调查,发现目前中国中小学生每学年总课时均高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学生学业负担普遍偏重,且教学实践中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

核心调查

中国小学生总课时数最多:1050课时

据调查显示,中国小学生全年平均上课245天,和日本小学生的上课天数大致持平。而英国、美国大部分小学生的平均课时分别为210天和180天,美国小学生的课时数仅为中国小学生的2/3。

虽然中国小学生的上课天数和日本持平,但对比分析后发现,中国小学生每学年的总课时数达到1050课时,比日本学生高出100多个课时。

中国小学一节课的课时为40分钟,一般不进行调整。而日本小学一节课的标准时间为45分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调查显示,美国小学生每日在校时间较短,小学一般下午2点放学,中学3点放学,小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家庭作业,中学生家庭作业也很少。

和中国小学上课时间不同的是,澳大利亚小学的每个课时都是72分钟,但是每天只有四节课。课业则相对轻松,平时基本上没有家庭作业。澳大利亚的一些学校,学生放学后,还可以继续在学校进行一些劳动,例如放羊、种花等。

在被调查的其他国家中,英国学生的课业相对较重,但是学生每天晚上花一个小时或者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完成作业,学生基本上都不会买什么学科类的辅导材料,而是通过多看其他的书来丰富自己。

中外小学生上课的天数

中国和日本的小学生上课总天数大致持平,但仍比日本高出100多个课时。

国外经验

美国:学生对课外研究感兴趣

□ 徐建华(北京市房山中学)

美国小学的阅读课有一项特殊的作业—— “研究报告”,教师布置一些课题让同学动脑、动手去搜集资料,最终撰写研究报告,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思考能力。由于课时压力小,学生在课外时间一般都用来作一些研究、调查。

“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成功的事件?”“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态度?”“你认为当时是否只有使用原子弹这一种办法才能取得胜利?”“你认为世界人民怎样才能避免发生战争?”……阅读课的教师给六年级学生留的课外研究是《谈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后,学生纷纷收集有关“二战”的图片、录像、书籍、报刊、缩微胶片和光盘等资料,并做了大量的阅读、摘记、卡片等,还走访了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和当时的目击者,也请父母和邻居参加讨论。最后以翔实生动的资料写出个人研究报告。不少孩子的报告分出章节,附有图片,列出参考书目,简直成了一本书。

学生写完研究报告后,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了与众不同,他们通常要精心准备演讲稿,制作与陈述有关的画板、录像片、幻灯片等。为了取得最佳效果,他们往往要进行多次的排练。在做完陈述后,教师把新颖、富于创造性的学生的作品、图片、画板悬挂在墙壁上,便于同学之间的进一步学习交流。

这项研究是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学生也是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的,但是学生在完成这项研究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兴趣,有兴趣就有学习的动力,这也使得学生不觉得课外压力大了。

虽然目前国内也有很多学校开始研究性学习,但是很多都流于形式,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建议建言

让学生从学业中解放出来

□ 边珊(湖北省武汉市珞瑜路小学教师)

中国大部分学生都有升学的压力,除了在学校要学习各门功课以外,回到家还要接受各种训练,例如参加各种学习兴趣班、基础班、提高班等。

现在很多学校教育的工作重心仍在知识教育上,培养学生优良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开发创造潜能的工作还远未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现行学校教育统一的教学内容、标准的答案、“满堂灌”的教育方法、机械单一的考评方式、过重的课业负担、追求升学的教育目标等,均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亦步亦趋,被动接受。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制造成了“标准件”。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更令人担忧。

有压力才有动力,但是现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如何让学生从过多的课时负担中解放出来,是当前教育界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核心调查

中国中学生选修课比例最低:19.4%

据调查显示,中国初中学生一般要学习9~13门(类)课程,其中必修课最少9门,每周34课时,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值23课时。而中国高中学生必修课的课程最多可达12~13门,而日本的必修课为10门,美国为9门,加拿大学生的必修课最少,仅4~6门。

中国的中学课程一般较为固定,学生所上的必修课统一由学校安排,而美国中学的必修课程可分为几个不同水平层次,学生可自主选择某个水平学习,获得相应不同的学分。

高中课程的选修科目所占比例方面,加拿大所占比例最高,为30%~64%。据美国11个州20个学区(学校)的高中毕业要求统计,选修课可占到45%。日本高中选修课的上限不得多于58%,而我国仅为19.4%(根据最低毕业要求推算)。

日本和加拿大在初一年级就开设选修课,法国在初二年级开设选修课。美国的初中也设有选修课,初中生还可以到大学去听课。例如,数学课程分普通数学、高级数学、强化数学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高中的课程更是多种多样,有300多门课,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搭配自己的课程。高中生还可以到大学里选课,将来入大学时,高校承认学生高中选修的学分。

中外中学生选修课比例

中国孩子上的选修课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

国外经验

加拿大:高中实行学分制选修课

“加拿大的高中教育,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法,都体现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能够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孩子对学习和学校的生活充满渴望,感到充满乐趣。”五年前,艾伦女士陪女儿到加拿大读书,通过陪读,艾伦说加拿大的高中让她的女儿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艾伦女儿所在的高中学生每上完一门课就可以拿到一个学分,修满30分就可毕业。16门必修课中也有家政、基础电脑应用等一些实用课程。选修则包括商科系列、自然科学系列、艺术系列、技术系列、社会科学系列等五大系列,针对16岁以上的学生还开设了驾驶课程。艾伦说,“加拿大的高中毕业生尽管在数理化方面不如中国学生学得深,但在某一领域的创造能力和参与意识却非常强。”

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参与意识是其教学方法的另一个特点。“有的教师专门安排一两个自学单元,让学生自学后提交读书报告。”艾伦说,“孩子每次写读书报告,都要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有些读书报告还要求图文并茂,所有报告后面都必须附上参考书目录和引文出处,而且要装订得整整齐齐,才能交给教师,俨然像中国大学生或研究生(Q吧)提交的论文。”

艾伦介绍,考试也不只要求死记硬背,很大部分内容要求学生的独立思考。例如,美术课的期末考试是要求学生设计一张加拿大邮票并附设计说明;电脑课的期末考试则是用所学的语言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游戏软件。

艾伦说,正是因为高中阶段学习中做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系列的研究,现在孩子已经通过了全球著名多所大学的研究生的申请。

建议建言

多开设一些研究型选修课

□ 刘荆(江西省玉山一中高中语文教师)

现在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初中学生为了考好高中,高中学生又为了考好大学,平时的教学任务也主要是围绕升学来展开的。要想让学生更多地参与选修课、研究性学习还需要外部力量的帮助。

如果学生过多地参与了选修课,家长就会有意见,我们开设的选修课难以得到家长的认同,这也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的机会。再加上部分学校教师紧缺或者教师自身素质都不足以开设更多的选修课,所以一些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开设选修课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让学生有学习更丰富知识的机会。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开设的选修课都围绕着必修课,例如语文老师开设的阅读欣赏课、写作指导课等课程,主要还是以单一学科为主,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学校要突破传统思维,开设一些交叉学科课程,也可开出一些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选修课。我们要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选修课让学生们“眼花缭乱”。人大附中电教中心/供图


在人大附中的选修课宣传会上,几十位教师现场“叫卖”起他们准备开设的一百多门选修课。学生们如同“逛超市”一般挑选自己中意的课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