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说不会说中国学生言语表达素养需提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2-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与清华大学刘慧凝课堂上满满的热度相比,是中国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令人担忧的现状。记者调查发现,不敢说、不会说、不想说等问题正困扰着很多中国学生,他们很想提升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却又找不到太多的提升渠道。

与清华大学刘慧凝课堂上满满的热度相比,是中国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令人担忧的现状。记者调查发现,不敢说、不会说、不想说等问题正困扰着很多中国学生,他们很想提升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却又找不到太多的提升渠道。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表达能力 一般 或 不好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些中学生、大学生中,绝大部分认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一般 或 不好 ,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示了自信。

在具体表现上,中国学生言语表达短板主要表现为:词不达意,难以传递有效信息;心理紧张,畏惧表达;不会区分相关场合,表达不合时宜;语言匮乏化,如 开心哈哈哈 难过呜呜呜 震惊我的妈 等。

  不敢说 不会说 不想说 成最大障碍

记者发现, 不敢说 不会说 不想说 成为制约中国学生表达能力提升的最大障碍:很多学生在表达之前有畏惧心理,课堂上不愿意发言、活动中不愿意表达,只愿意当跟随者。有学生表示有时也有表达欲望,但话到嘴边不知该如何组织语言并进行有效表达,甚至有时短短一两分钟要说十几个 然后 。

不少学生表示 从小爸妈和老师就说,要安静、要听话 如果说不出正确答案会很丢脸 当我发现我的答案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我不好意思说出来 。

 提升表达能力的意愿强烈,但提升渠道狭窄

记者调研中发现,很多青年学生提升个人沟通与表达能力的意愿很强烈,但提升渠道却相对狭窄,主要选择的三个途径是 观看电视节目 参加培训班 和 参加网课学习 ,也有部分学生选择了选修学校的相关课程。

但在高校相关课程开设上,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偏向于理论讲授,缺乏真实场景的模拟与训练,同时,英文相关课程明显高于中文课程。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04日 14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