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讶于"书霸"只是因为我们常常忽视了这种能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2-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最近,中山大学图书馆公布了2017年新生“借阅达人榜”,2017级中国史博士生李自豪以623册借阅量位居第二名,他的阅读速度是每个小时100页,每天可以看三本书。

最近,中山大学图书馆公布了2017年新生 借阅达人榜 ,2017级中国史博士生李自豪以623册借阅量位居第二名,他的阅读速度是每个小时100页,每天可以看三本书。从本科阶段以来,就一直保持每年读书1000本的习惯。这种超人的读书速度让网友惊呼,也促生了一个网络新词: 书霸 。

如果对李自豪的阅读量没有概念,可以参考这个数字: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两相比较,李自豪1000本的阅读量可谓惊人,即使是放在以读书为业的学者当中,也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因此,这个 书霸 的称号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了。

那么, 书霸 是怎么炼成的?首先要有超大的阅读量,超大的阅读量离不开超快的阅读速度,而超快的阅读速度又是超强阅读能力的体现。没错,是 阅读能力 ,而不是我们经常提到的 学习能力 。这些年来,国家一直在积极推广全民阅读,但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似乎很少涉及。

阅读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低到一定程度,就会被判断为 阅读障碍症 。据统计,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的最主要类型,占到所有被诊断为学习障碍儿童的70%以上。但由于人们对这种能力不够了解,往往将这些孩子误解为 笨 智商低下 。

而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在阅读能力上具有特别的天赋, 书霸 李自豪很可能就是。另外,即使天赋平平,也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来提高能力。阅读的过程说到底就是眼睛与大脑的配合,从这一点出发,很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在研究快速阅读法,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阅读量大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这归根结底只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手段,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取信息,而不加以思考和应用,恐怕 阅读 的意义就要大打折扣了。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对于只会读书、不会实战的人,人们也会批评他 纸上谈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考和应用,可以认为是一种更高层次的 阅读能力 。

我国是教育大国,古往今来有许多读书人总结了丰富的阅读经验,其中大家公认的一条,就是要把 泛读 和 精读 相结合,读书既要有 量 ,也要有 质 。对于李自豪这样的 书霸 ,相信爱书人都能理解他的 疯狂 。有一位作家在介绍自己的读书经历时,就说他有一段时期在 吞噬 般地读书,什么都读,连产品说明书都不放过。大量的阅读为他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过了这段 疯狂 的读书期后,他开始冷静下来,甄别自己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内容,思考这些文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收获却更多了。

这个例子也适用于大多数人。我们不太可能成为李自豪这样的 书霸 ,却可以学习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注重阅读与思考、应用之间的关系。只要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做不做 书霸 其实没那么重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