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中联队获2016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银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1-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6-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于10月27日至10月31日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由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组织的全国高中联队CIEI-BJ在大赛中获得银奖。

据悉,全球有306支队伍报名参加此次大赛,其中进入比赛的有:46支高中队,234支大学队,4支Community Lab。iGEM是青少年合成生物学的最高国际赛事,为全世界的大学生和高中生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大舞台。


2016年7月16日-7月27日,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及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的教授们将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名高中生组织在一起,举办了一场生物夏令营。一群高中生在这里相识相知,共同进步。夏令营中,生物STEAM课堂是教育的革新,学生小组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宗旨。老师激励学生开拓创新,查找科技文献,进入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参观学习并与生物学教授及往届金奖本科iGEM参赛团队进行学术交流,最终确定了参赛课题和研究计划。


利用接下来暑假和周末,同学们分工合作,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和科学院所实验室,利用所学知识,开展课题的探究。从基因克隆、酶切、连接到表达和检测蛋白,真正体验了一把微观世界的神奇和严谨的科学探究逻辑。有同学负责搜索文献,撰写研究背景;有同学撰写实验方法和结果;有同学设计和制作参赛网页;全员出动进行社会调查。

在中心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团队高效运转,紧张而有序地工作,同学们经过几轮的写作与修改过程,不仅学会了生物专业词汇的运用,思维逻辑也更加严谨。杜承昊同学表示“我从对生物不太感兴趣到现在打算大学读生物这个专业,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改变!”


在北京西城区的一个四合院中,同学们紧张但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后的presentation和poster的准备工作,每次试讲过后,老师和同学给出从内容到讲解方式和排版的建议。

经过四轮试讲,同学们逻辑更加清晰,内容更加精炼,观众更容易明白。这对于他们来说,不只是更了解自己的project,而且是一个逻辑、思维和协作能力快速提升的过程。


10月28下午两点半,CIEI-BJ的开场词点燃全场,随后的逻辑清晰,内容连贯,对答如流,也都给评委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四位主讲人轮流上场,虽然有一点紧张,但是依旧配合默契,讲解清晰。回答问题环节,则全员启动,自主接力。


10月28日-10月30日,每个队在自己特定的展台展出自己的poster,这无疑是个世界性的学术和思想交流的大舞台,也是结识各国朋友的好机会。是完全自由的以poster为载体的交流平台,非常适合同学们相互学习和社交。在比赛间隙,活动场所内巨型的骰子、五子棋、WNO牌给大家提供了丰富的游戏体验。同学们还自己编曲“iGEM之歌”,邀请几个友队一起演唱。


从理论知识学习,实验理论和操作学习,思维碰撞,课题确定,开展实验和社会调查,英文写作到wiki、PPT和poster制作,一直到最终的大赛结束,同学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团队合作的能力、严谨的研究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全力展示成果的能力。

“非常开心能成为iGEMer,我还愿意再参加一次”,是同学们对参与这项活动的最高评价。

附录:CIEI-BJ队员名单

上海市西中学:宋佳琳

汇佳国际学校:杜承昊

郑州外国语:李心宁

大连二中:崔嘉泰

北京二中:付浩延

人大附中:肖博文

山东省实验中学:马舜喆

南京师大附中:赵美琪

南京外国语:许可

北大附中:张天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