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87%的特岗教师期满留在当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7-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内容提要:今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于“农村一些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差,无法开齐开足课程,如何办好农村小规

今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于“农村一些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差,无法开齐开足课程,如何办好农村小规模教学点和学校?”的问题,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农村教育是现在教育的一个短板,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重点,应让乡村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

刘利民介绍,农村教育是现在教育的一个短板,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重点,要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的政策,完善生活补助政策,健全收入长效联动机制,提高乡村教师的收入水平,健全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保障机制,职称评聘要向乡村倾斜,将符合条件、边远艰苦地区的乡村教师优先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刘利民还提出,要让乡村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针对乡村教师队伍,这些年启动了国培计划,已经培训了农村教师600多万。同时为了加强基层的乡村学校,我们实施了“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到现在有近60万大学毕业生到了基层一线工作,为期三年。据统计,三年到期后留在当地工作的大概是87%。

刘利民提出,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实际,第一,定向培养能够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合理核定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小学是1:19,初中是1:13.5。统筹调配编制内的教师资源,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的缺员问题。第二,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型的农村地区合理布局学校,重点建设一些寄宿制学校,同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第三,积极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把乡村小规模学校,包括教学点,建得“小而美、小而优”,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努力提高办学水平。第四,促进城乡优质教育的资源共享。要提升乡村学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乡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共享优质资源,并解决一些乡村小规模学校无法开足开齐课程的问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