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大材料工程学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6-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通过多年努力,如今西南林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创新者。譬如,阿里巴巴云南跨境电商网协会会长姚伟华、青年创业杰出代表贺靖等。他们的成果与学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不开。学院按照“成人、成才、培优、拔尖”的目标,使专业结构与布局更加符合社会经济需求,提高了办学效益。

多措并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西南林大材料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徐高峰介绍,学院按照“成人、成才、培优、拔尖”的目标,积极探索国际化工程师互认背景下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高素质、多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使专业结构与布局更符合社会经济需求,提高办学效益。

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分层次、分类别的组建实验教学基地体系,构建融实践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平台,即实验教学中心、工程中心、专业实验室、专业实训基地、课外创新基地和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实施“本科与研究生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本科专业认证和工程认证,打造专业、学科品牌,提高专业社会知名度。

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本、硕、博的分阶段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拓宽招生渠道。修订并完善研究生招生、培养、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办法。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数量,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

实施优质生源储备与拓展计划,从新生中择优选拔进入“林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班”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班”,进行小班上课和个性化需求培养,培养过程中实行末位淘汰机制,并从优秀学生中补充生源,确保生源质量。建立健全林业工程本科专业分流机制,积极探索争取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优秀人才培养的“直硕”、“直博”、“推免”等选拔机制,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优化专业设置新增调停部分专业

徐高峰表示,实现高素质林业工程产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全面落实四个转变,即人才培养模式要从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对口教育向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教育转变。教育功能要从以传授前人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认知能力和技能素质为主转变。教学组织形式要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转变。教学方式要从单向知识传授向双向师生互动、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型教学方式转变。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西南林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今年新增“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十三五”期间预计新增“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2017年招生;新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2018年开始招生。调停“林产化工”本科专业,2020年暂停招生。

优化课程设置,构建林业产业技术实训平台课程,把握核心课程、放开选修课程,增加高水平的前沿理论及技术研讨课程,加强前沿学科和边缘交叉性学科知识的融合,将新兴学科知识引入课程体系。

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产品营销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实习实践、与企业家交流,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林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质量。

增加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学时比

西南林大材料工程学院以“基础性——综合性——设计开放性——探索创新性”四个层面为基础实验课程,构建了一套科学、多层次、多模块的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新体系。采用“启发诱导式、交互式和实践式”等多种实验教学方法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通过巧妙安排和实验组合,充分利用有限学时,使学生即得到规范的基本操作训练,又培养综合实验技能和初步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鼓励学生到木材加工、森林工程、林化工程、家具市场和装饰材料市场去调研、考察和实习,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和国内外设计竞赛,培养学生从事科研的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增加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加强综合与创新实验的比例。通过小型林业工程产业技术实训平台的建立,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从业能力,有利于综合应用型能力的培养。科学研究融于实验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培养科研创新思维起到重要的作用。依靠和调动学科科研与创新平台的优势,丰富和补充本科实验实习教学。使学生在研究中了解科学特点,更近距离的感受研究氛围,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使教学效果更加生动。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基地、国际化合作平台优势,增加学生国内外的实践机会,包括假期访学。

互联网做媒体教学拓宽教学渠道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手段,与国外教授单语/双语进行教学。相关主干课程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系统联网,使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全面开放,实现网上课前预习、在线答疑、问题反馈等功能。

通过图片和音像资料向学生展示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实时了解生产实践的相关应用。

核心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等已建立课程网站,系列教材相关内容全部上网,并实施网上在线交流、指导。同时将教学研讨、学生实践教学情况等内容也都一一上网,便于师生间交流指导。

对外交流合作方面,西南林大材料工程学院与美国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科罗拉多大学、科罗拉多矿业大学、林务局南方研究院、田纳西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密西西比大学、新西兰、瑞典、法国洛林大学,加拿大国家林产品实验室等国家和科研教学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国内合作方面,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广州能源所等;与北林、东林、南林、中南林、西北农林等都有合作。

先进典型:

创业成功后把信心传递给同龄人

早在2008年,一个由姚伟华组建的创业计划大赛参赛团队——舞动135,先后于获得首届西南林业大学创业计划大赛、第三届“红塔杯”云南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

他一直以来都很感激这次大赛,它为姚伟华提供了一个放飞梦想的舞台。2008年4月,为了备战第三届“红塔杯”云南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姚伟华组建了一个5人团队——舞动“135”,参赛项目是“云南魔方环保花盆”,这个项目根据是市场上花盆质量不轻、透气性不强、塑料花盆不可降解等不足加以改进研发的。据了解,姚伟华团队的成员们将花盆材料改为纤维丝,不仅可降解且透气性好,更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还降低了成本,再加上专业的外观设计,其美观程度不逊于陶瓷制品。大赛历时半年,经过初赛、半决赛、决赛,姚伟华率领的团队通过艰辛的努力和执着的坚持,最终赢得了大赛金奖。摘得桂冠,不仅是对自己辛勤付出的回报,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舞台坚定了姚伟华创业的决心,他一直把那次大赛视为创业之梦开始的地方。

经过几年打拼,创业路上姚伟华直接瞄准中豪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并组建成立了东南亚南亚小商品采购配送中心、网上螺蛳湾项目组。而现在姚伟华成为阿里巴巴云南跨境电商网协会会长。

对于自己今天的改变,姚伟华充满了感恩的心,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经历、资源、可周转的资金和精神方面给予创业的新人最大的支持。因为,看到的他们,正是曾经的自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