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路在何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1-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1年,浙江省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职业院校要注重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依托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使学生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根据要求,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郑 雁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的大背景下,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已成为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高职院校立足国家“双高”建设大背景,坚持“五育”并举,提出构建“融合课程思政、融合专业教育、融合实习实训、融合创新创业、融合校园文化”的“五融合”劳动教育培养体系。根据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趋势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和拓展劳动教育培养路径。

专业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把劳动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根据专业特点和职业培养定位,不断挖掘专业教育中的劳动元素,搭建专业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劳动本质,汲取有益的劳动知识,充实专业技能,有利于提高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在当前专业教育的劳动价值并不能自然显现的背景下,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在专业教育中强化大学生劳动精神养成、劳动能力培养和劳动实践锻炼,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可能是利己主义者、眼高手低的空谈家,而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为此,要引导教师积极探索专业教育中的劳动素养教育,不断完善劳动教育教学体系,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要让学生破除贪图享乐的思想观念,认识到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和未来,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经之路。

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相融合

实习实训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顶层设计时,尤其要突出实习实训课的主导地位,要以该课程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高职院校要在实习实训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以实习实训操作技能为载体,根据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不同形式的特点和要求,系统设计劳动教育内容,推动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的高度融合,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在实习实训教学中融入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从劳动中获得乐趣。

优化实习实训教学体系。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蕴含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和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应及时更新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加强综合性实践项目的开发和应用。

构建专兼职结合的实习实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开展在实习实训中有关劳动教育教学的培训与指导,充分利用产教融合企业资源,建立企业兼职劳动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引导学生在参与企业生产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增进对劳动精神的理解,增强劳动使命感。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双主体育人,依托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丰富劳动实践教育内涵,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实习实训劳动教育基地建设。

劳动教育需校企共同推进

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找准劳动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结合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开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基于企业真实环境的专业实践和顶岗实习就是劳动教育的最直接体现。高职院校应借助职业教育集团平台优势,探索校企深度融合办学合作平台,利用优秀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与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把劳动教育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专业实习和劳动实践平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高职院校要深入推进校企“项目化”合作教学模式,对接企业需求,立足岗位要求,与企业共同研究、科学合理地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共同开发基于专业教育的劳动教育类实践课程,把专业教育和实际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以企业真实需求为基点,以智能化、时尚化、数字化产品项目运营为教学载体,共享教学成果,促进协同育人。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相融合

新时代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都具有教育属性,是对劳动者价值观和劳动能力的一种培养。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劳动教育中注入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与此同时,要改变对创新创业活动的传统理解,不仅要将其理解为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活动,还要将其当成培育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的素质提升过程。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互融合,既能为劳动教育注入新的理念和内容,又能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

高职院校要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将劳动教育价值观的塑造与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相融合,提高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从事创造性劳动的能力;要整合教学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启蒙阶段,除开设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外,还可配合开设“劳动通论”等劳育类通识课程,把“明创业之理”与“明劳动之理”有机结合,为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培养打好基础。在社会层面,要营造教育环境,积极搭建资源平台,广泛调动社会力量,为高职院校开放实践场所和生产空间,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实践支撑。

工匠精神引领劳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要让尊重劳动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观,成为社会共识。高职院校应以工匠精神引领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和课程思政是同行同向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劳动教育和课程思政的共同出发点。从教育内容的角度出发,劳动教育和课程思政是相互融通的。一方面,劳动教育是系统推进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亦是凝练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特色与亮点;另一方面,从教育内涵来看,劳动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基本内容,蕴含着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的科学认知、劳动精神的弘扬及劳动意识的培养等内容,这些也是课程思政践行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偏见,认为职业院校走出来的学生都是干苦活累活脏活的,属于社会中下层群体。不少学生因此存在自卑心理。高职院校应创新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访谈劳模工匠、专题调研等主题教育活动,丰富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内容。要将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相融合,创新劳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勤学苦干的奉献精神。企业导师要用实践引导学生感知工匠精神,培养他们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高职院校要利用官网、官微、公众号等新媒体,结合橱窗、海报等纸质载体,以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为榜样,宣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主旋律信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价值和内涵,提升劳动教育的吸引力。这些平台和载体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推出有关劳动教育题材的宣传作品,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争当工匠的文化氛围。高职院校要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倡导学生以掌握一技之长为荣,努力营造校园内学技能、比技能的文化氛围,培育“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工匠情怀,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

此外,也可以把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一是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校精神文化中。通过向学生宣讲学校发展历史、办学过程中吃苦耐劳和奋勇争先的事例,让学生感知前辈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二是树立劳动教育典型。通过挖掘学生自力更生、勤奋学习、踏实苦干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感知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现实就在身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价值,积极参与各类劳动实践,树立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观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