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劳动教育路径探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5-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校作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维度出发,加强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整合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拓宽劳动教育实践途径,提高劳动教育的主体性、系统性、融合性,促进大学生劳动核心素养提升,打造新时代“三全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新格局。玉林师范学院秉承“以德为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遵循“厚德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紧跟时代脚步,着力加强学生劳动教育,为打造新时代“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新格局赋能。

    加强顶层设计

    打造全员化的劳动育人平台

    高校要坚持“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思路开展劳动教育,通过顶层设计,明确劳动教育管理者、劳动教育组织者、劳动教育受教对象的责任与要求,以保障劳动教育有序开展。

    劳动教育贯穿于高校管理、高校教学、高校文化建设等各个环节。高校各个部门应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形成“联合作战”的强大合力,推动劳动教育进一步开展。学院学工处从思想政治引领、团委从实践育人功能发挥、教务处从劳动课程设计、后勤处从劳动实践保障等方面联动协作,助推高校加强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工作者作为劳动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其能力与综合素养影响着劳动教育成效。学院注重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将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队伍融合,聘请校外“劳育导师”,组建成专、兼职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并通过组织专门性的劳动教育课程活动,帮助教师形成系统的劳动理论知识和技能素养,使教师能够以高标准的劳动素养、扎实的理论知识、高水平的劳动技能引领学生的劳动精神汲取、劳动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培养。

    学院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对劳动的认知,组织学生主动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开展以“青春献礼二十大,争做雷锋新传人”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以“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乡村社会发展”等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为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劳动体验中,实现由“身”到“心”的合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整合课程体系

    打造全程化的劳动育人平台

    学院积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性、进阶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劳动+课程”育人体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开设差异化、进阶式劳动课程。如大一年级注重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的养成,主要开设劳动知识通识课程,为学生介绍劳动教育的意义;大二、大三年级注重劳动能力和劳动素质的全面培养,主要开设劳动理论与实训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学习和验证;大四年级注重动手能力与劳动技能的培养和提升,结合到岗实习、实训项目、创新创业实践等开设实践性鲜明的课程,着力促进教育工作与就业指导的融合。

    打造“劳动+思政”课程体系,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和择业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教学之中,阐明劳动价值观的内涵、劳动价值观的发展,以及践行劳动价值观的意义,使学生在思政课理论课堂中逐步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与劳动思维。

    营造“劳动+专业”教学体系,把劳动观念与劳动思维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一方面,挖掘文学、物理学、数学、体育学、教育学等专业的劳动元素,强化劳动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在专业实习实训中强化劳动知识和技能训练,全面培育劳动精神;在课程建设上挖掘本专业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特色资源,开展劳动教育特色专业课程。

    拓展教育途径

    打造全方位的劳动育人平台

    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学院着力打破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壁垒,丰富劳动教育形式,拓展劳动教育渠道,拓宽劳动教育载体,端正学生对劳动的态度。

    整合课内课外资源,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鼓励专业课教师在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对劳动价值、劳动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等知识点进行讲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树立积极的劳动价值观;辅导员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为依托,在第二课堂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比赛、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耕读课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具体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拓宽线上线下途径,将线下实践与线上宣传有效融合。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渠道,传授劳动理论、法律,宣传劳模事迹,弘扬劳动精神;通过购买线上劳动教育课程,或录制劳动技能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网上自学平台,让学生不局限于学习场所,何时何地都能开展劳动学习与实践;通过开通线上互动渠道,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学习其他同学具有的劳动技能,相互切磋,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整合校内校外力量,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合力,深化劳动教育。深化学院与中国电信玉林市玉州区分公司、柳星装饰公司、广西立创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以拓展学生实习基地,丰富学生实践岗位,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提升劳动能力。加强校社同向同行,召开明德书院劳动课堂“红木棉5+1”行动筹备会、举行劳动课堂第二次集中教育、开展“开学第一课”之劳动教育课堂活动、组织观看《勤廉·初心——致敬广西勤廉榜样》颁奖仪式、考察大国工匠·智慧谷·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传统手工艺专业委员会艺术高校传统手工艺创作实践基地等,让学生切实感受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加强家校共育,让学生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影响下,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自觉传递劳动精神。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开展“五育”的重要一环,积极探索“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劳动教育实现路径,实现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提升劳动育人实效,引导大学生不断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伟力。

    (文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