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祛除”体育培训的应试虚火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2-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倘若为了考试而参加体育培训,兴趣成了任务,这种应试化倾向不仅不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甚至会让一些学生将锻炼和运动视作负担。

□胡欣红

“双减”政策落地的第一个寒假,体育培训十分火爆,不少孩子在假期参加了少则一两个多则三四个体育培训班。

体育培训的火爆,无疑是一种可喜变化。《2022中国素质教育行业报告》分析认为,体育培训受政策利好发展迅速,市场仍在升温。到2023年,我国少儿体育培训市场规模预计将超1300亿元。体育课外培训市场迅速扩张的背后,是素质教育意识加强和考学功利性诉求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随着健康中国行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考体育分值提升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体育,其积极效果已得到显现。从教育部开展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来看,学生体质呈向好发展趋势,中小学生尤其突出,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不断提高。

重视体育,热爱运动,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值得警惕的是,当前体育培训的火爆与应试虚火密切相关,热门培训项目往往与学校考试科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67%的家长认为体育相关政策会影响自己对孩子的体育培训投入,76%的家长认为有必要报体育考试项目培训班。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具有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等诸多功能,倘若为了考试而参加培训,兴趣成了任务,这种应试化倾向不仅不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甚至会让一些学生将锻炼和运动视作负担。在应试虚火助推之下,体育培训行业乱象纷呈,不少资质不足的机构乘虚而入,师资不专业、设备不齐全、场地有隐患……不少“草台班子”在体育培训市场浑水摸鱼,严重侵害学生权益。

不当的体育培训会加重学生、家长的负担,扭曲教育初衷。为此,国家体育总局与地方体育局近期表态都强调了对应试体育的警惕与遏止,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舆论导向,坚决抵制应试体育思维,引导广大青少年和家长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建立体育培训市场“黑白名单”,纠正虚假宣传、焦虑营销等行为。

“祛除”应试体育虚火,家长更要端正心态,正确认识体育分数的提升问题。家长对体育的重视,本应更多地体现在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上。但在应试思维的影响下,不少家长一听到体育分值提高就焦虑,担心自家的娃“吃亏”,习惯性地把目光投向校外培训机构,期望在中考测试中拿到满分或者相对高的分数。

其实,体育并非选拔性考试,更多是水平性测试。按照中考体育的定位和现行考试标准,只要学校开足体育课,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加以必要的课外体育锻炼,中考体育分数并不难拿,根本没有必要花钱去培训。

体育技能形成有“20小时规律”,一个项目要熟练、巩固、提高,仅依靠课堂练习远远不够,必须课后坚持训练。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受硬件、师资等条件制约,部分学校只是完成了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在进行系统化教学、提供课后服务满足多元需求等方面,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责无旁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