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协力守护学生身心健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5-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正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旨在进一步健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完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

    新的政策视野下,需要为学生心理健康“操心”的群体,已不仅限于传统概念中的心理教师,而是扩大到包括学校管理干部、班主任、各学科教师在内的几乎所有教育工作者。《行动计划》专门提出,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纳入“三全育人”大格局。

    事实上,如何守护学生心理健康、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相关要素,早已受到很多学校和教师的关注。

    近日开展了一项关于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1100多名教育工作者参与,结果显示,表示从未主动了解心理学相关知识的教育工作者只有3%,表示从未与学生家长探讨过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只有8%,90%的受访者表示曾尝试在自己所执教的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相关内容。

    与此同时,面对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很多教师坦言自己和身边同事正面临“本领恐慌”。

    “学校会组织各种培训,网上也有丰富的资料可以自学,但是当分析具体学生的特定问题时,还是会感到理论和实际的落差。”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的李阳说。

    这位在工作之余专门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教师坦言,青少年的心理本就处于一种很不稳定的多变状态,要想轻车熟路应对学生心理问题只能不断总结实践,“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调查显示,在心理健康问题上,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本领诉求是全方位的,多数受访者表示,希望在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方法、校园欺凌的干预措施、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法等方面获得专业支持。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具体应该在哪些方面着手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调查显示,“情绪管理”和“挫折应对”是票数最多的两个选项。

    “青少年心理和生理上都在不断快速变化,面对很多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挫折,部分孩子没有接受过专业指导,不懂得如何认识自己的困境和调节情绪。”李阳说,“而一些家长缺少相关知识,不能理解,甚至觉得孩子就是不懂事在瞎闹,不及时干预的话,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保护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协同是多位受访者都着重提及的一项重要措施。

    “家校协同非常重要,频率和需求会越来越高。”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左红梅说,“家校联系、家校会商已经成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个办法用好了,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

    同时,调查显示,对于如何解决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困难,多数受访者都选择了“家校协同”这个选项。

    “家长大多工作很忙,很多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外在表现和危害性认识也不够。”李阳说,自己尝试就学生心理问题与家长沟通时经常面临沟通不畅的问题。

    在甘肃陇西渭州学校原校长、正高级教师郑国栋看来,如何做到有效沟通,正是专业心理教师之外的其他教师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沟通既包括跟学生的沟通,也包括家校沟通。”郑国栋说,年轻教师经验欠缺、阅历不足,跟家长沟通面临如何建立信任的问题,而老教师则容易跟学生有明显代沟,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易被识别出来。

    “从学校管理角度,要进一步优化机制,发挥好家委会、家长学校的作用,这样才能把家校协同落到实处。”成都市新都一中实验学校校长刘汉斌说。

    “要引导家长,不能抱着‘不想打扰老师,孩子成绩不好不好意思联系’这些错误观念,家长主动协同教师,沟通有无,才能全面立体地了解孩子,有针对性地协同育人。”左红梅说。

    不过,在开展家校协同过程中,如何充分照顾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隐私也需要充分思量。

    对此,刘汉斌提醒,学校发现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与家长沟通时,对其情况要严格遵循保密原则,商讨需要知情的范围和人员,最大范围内保护孩子的隐私,不去宣扬,不贴标签,避免“好心办错事”,对学生造成伤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