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进需警惕“唯学历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把人才和高学历画上等号实不可取,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李晓鹏 张佳雲

如今,人才引进已经成为地方发展和建设的重点项目,为了引进人才,各地都在出实招。数据显示,全国已有超过80个城市发布了购房优惠补贴政策,广州提出硕士研究生只需缴纳1个月社保即可落户广州,杭州则针对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发放不同数额的一次性生活补助。“送房子”“送户口”“送钱”等一系列措施层出不穷,高端人才成为各地争抢的目标。

其中,河南省为了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提出对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或副高级职称以上的青年优秀人才可以给予中层副职以上待遇,力度在全国范围内都相当大。

要知道,国企中层副职,一般来说就是副处级别,许多在体制内工作的朋友奋斗一生,都未必能晋升到。而一个博士研究生,只要毕业后进入河南工作,就能够享受这样的待遇,的确非常有吸引力。

但是,人才之所以被称为“人才”,是因为他能够解决具体的问题,在自己的工作方面有创造力,能够取得创新性成果,并服务造福于当地。所以,对人才的评判标准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历,则体现了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对于人才引进工作存在“懒政”现象。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实际上,在以学历为导向的教育体系下,有些人读书读到博士,就是为了一个学历,而不是真正追求知识、热爱科学,甚至可能因为几十年埋头苦读而扼杀对于创新和创造的热爱,消散研究的激情和热情,到最后空有博士的名头却做不出多少有创造性的工作。若真如此,那么人才引进将成为一纸空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的战略资源。既然全国各地投入了那么多的资源来吸引人才,就要对人才进行鉴别。“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才的认定不能完全依据学历,而应该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以创新、能力、贡献等多导向评价人才。今年,湖北宜昌发布人才引进新政策,将中职、技校毕业生也纳入人才政策保障范围,不仅推动完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评价机制,还积极响应了国家近年来推行的职业教育政策,真正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把人才和高学历画上等号实不可取。如果引进人才的目的,只是引进高学历毕业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以此作为噱头来展现当地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将高学历人才作为政绩宣传的“花瓶”而不是立足于服务人民群众,就会沦为形式主义。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还会引导学生一味追求高学历而忽略自我能力的提升。

人才引进的真正目的,应当是提升当地的科研水平,助力当地的创新创业,引领地方经济不断发展。因此,各地应积极推动人才引进的标准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个人品德和工作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寻找引进合适的人才。只有拥有真能力、真才干的人才,才能干出真业绩、成为真榜样,为当地带来切实的帮助与改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