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价改革为小学生成长赋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9-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汪培新

近期,浙江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必将对全省的小学生评价起到规范和导向作用。

小学生综合评价是指一个学期结束时学校对学生阶段成长的记录和反馈,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业成就、思想表现等各方面。虽然当前的小学生综合评价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升学,但是小学生综合评价的目的、内容、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学校教与学行为,影响教师和家长对教育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当下的成长健康及未来发展。小学生综合评价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健康持续成长,只要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评价都是好评价。教育综合评价就是要科学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统一,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个目的。

导向上要注重国家育人需要和个人成长需要的统一。学校作为国家专门培养人的地方,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要体现国家意志,要实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内在要求,通过综合评价要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引导学生成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比如,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对学校而言是五个方面,但对学生来说这五个方面是综合的、一体的、融合的、协同的,过分区分领域采用分数或等级分别予以评价未必科学,尤其是在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

标准上要注重普遍标准尺度和个性差异发展的平衡。学生在校学习是由一个个的学期累积而成的。学校构建分学期的螺旋上升的学习体系,确立每一个学期的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技能发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但是这个标准是一个普遍性标准,每一个学生又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发展特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成长阶段的敏感性都是不同的,因此学校要重视这个普遍性标准的基础性达标,发挥达标的绝对性,达到了就是合格,不存在优秀与否。更要重视阶段性的国家标准之外的学生个体面向未来的成长性达标。这就要求学校在考试评价中不出难题、怪题、偏题,强调对小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量。此时评价工具的研制与开发,甚至个性化评价工具的研制与开发,就成为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的重要方面。

内容上要注重综合整体评价和精准分项评价的融合。注重对学生实施综合的全面评价,这对全面刻画一个学生是有利的;推行素养指向的分项等级评价,这对发挥评价的精准性和诊断性也有积极作用。但是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过于重视评价内容领域的统一全面,会带来学生学习内容领域的统一全面,势必带来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也会产生学校主导课程绑架学生所有时间的现象,挤压学生个性发展的时空,使学生自主闲暇时间缺失。闲暇出智慧,闲暇时间对学生性格的形成、潜在能力的自主开发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在期末综合评价时太过于重视全面、太过于精准,综合评价也会成为学生发展的镣铐。评价该细的细,该粗的粗,不要一概而论,精准的掌握和模糊的空间都是学生成长的机会和希望。

小学生综合评价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阶段成长的综合性小结,其实也是对学生人生的一个过程性评价,具有诊断反思作用,但更要发挥激励功能。只有不断淡化或者取消学生综合评价的横向比较功能,学校教育才可能进入到专业的个性化的自由王国。当然这需要教育人自身具有真正力量,这才是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应有之意。

(作者系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