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映初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6-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为了让红色基因辐射更多青年力量,“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党史+美育”,参与创作原创歌曲《望道》、原创校史剧《追梦百年》等,组织望道文创设计大赛等活动。这些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极大地提升了传播效果。

    “剧中有一个场景是陈望道在柴房当中翻译《共产党宣言》,在舞台的四周有4名扮演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演员齐声朗诵《共产党宣言》,当时好多观看的同学都说自己看到这里时哭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在大师剧《陈望道》中饰演陈望道的孙振宇说。

    “一位60岁的老教授和一名20岁的青年讲党史,当然20岁的青年他可能知识储备没有老教授这么深,但是因为我们是同龄人,会有更多共同话题,如果他认同这件事情,自然而然也会带动我更加认同。”复旦大学药学院2020级本科生刘悦说。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们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年都有毕业生离开,又有新生力量加入进来。‘星火’的另一层含义,是希望他们毕业之后,能够把我们党员志愿服务队的精神带到祖国各地,带到基层中去。”周晔说。

    “我们有一名队员在毕业之后成为选调生,‘星火’的经历让他思考如何能够利用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他就在自己挂职的村子筹建乡村红色文化展馆,同时为这个展馆培养讲解员。”杨宁说,志愿服务的经历不光影响着听众,同时也真切地改变了队员们。

    “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成立近5年来,累计服务各界参观者近10万人次,年均完成讲解700多场。

    这团星火,同样照亮了校园。

    “3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坚持不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说。

    3年来,复旦大学推进常学常新,深化理论武装,常态化开展“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争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学习教育活动,加强“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建设,把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事“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推进常思常得,融入立德树人,围绕红色基因、党旗领航、强国追梦等时代主题,奏响铸魂育人主旋律;深化思政课建设和课程思政改革,着力推进重要回信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常践常悟,擦亮文化底色,先后落成烈士纪念雕塑广场、宣言广场,打造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电影《望道》登上银幕,大师剧《陈望道》上演,校园红色文化资源更加丰厚,红色基因植根人心。

    “面向第二个百年,结合主题教育,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走深走实,激发学生担当‘强国一代’责任的内生动力,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裘新说。

    (特别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 张国华 任朝霞 梁昱娟 郭馨泽 执笔:梁昱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