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结对139所 结对率全省第一 丽水实现城乡学校互联互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5-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李 平

这些天,景宁县景南乡中心学校的教师通过网络研修,参加了景宁县第一实验小学的名师课堂,与城里的教师一起评课议课。

景南乡校地处浙闽两省交界处,全校仅21名学生。“因为人数少,以前学生小组讨论开展不了,学科教研也无从谈起。”校长何伟忠感慨地说,自从与景宁实验一小结成“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校后,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接受优质教育资源,与城里师生的互动让他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这项工作,对地处山区的丽水来说意义重大。”该市教育局局长王平坦言。统计显示,目前丽水全市办学规模在100人以下的乡村小学有38所,占比达18%,另有教学点18个,它们是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难点所在。而远程同步课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为这些学校引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按照省定任务,去年丽水结对学校数要达到58所,而实际结对139所,结对率列全省第一,完成省定任务数的239.7%。其中,小规模学校更是实现了结对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城乡同步课堂活动次数达2379次,参与师生7.64万余人次。该市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孙晓敏介绍说:“开展这项工作,丽水可以说是高度重视、不吝投入、大力推进。”

尽管财政经费紧张,丽水却舍得在“互联网+义务教育”上加大投入。去年,全市共投入2050余万元,建成录播教室286个。省里要求每所结对学校配备1个录播教室,丽水则规定至少要2个。该市要求每所结对学校2019年争取有2个班级(其中1个班级常态化开展,其他班级可轮流开展)实现城乡同步课堂帮扶形式,因此,各地经费基本上按2套设备的标准安排。这样一来,既能惠及更多的学生,又能提高各年级教师参与度,形成教师与学生同步提高的良好态势。

省定3年结对帮扶任务,景宁提前两年就完成了。“县财政增加了不少投入,分管副县长多次实地进行督察。”该县教育局副局长叶有东说。用这笔钱,景宁更新了学校的录播教室,有一半教室的教学电子白板变成了触控交互式一体机。该县还为每位教师人手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为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去年10月,来景宁调研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这项工作的开展赞许有加。

而在青田,当地非常注重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政府投入、向上争取、社会融资等各种途径来筹措资金。近3年来,全县教育装备投入6900余万元,实现了万兆光纤进校园、千兆进班级,建成了教育装备、图书、云资源服务平台等网络教育管理平台。有了硬件的支撑,21所城乡结对学校很快就实现了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授受辅导、同步质量检测以及同步教研。

与此同时,丽水还给一些结对学校加装了“互动主机”,实现了不同品牌设备的同步交互。音视频网络单向延时小于0.75秒,基本上保证了校与校之间的同步课堂教学需要。同时,139所结对学校都开通了学校网络空间,方便上传各种教育教学资料。

随着“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推进,不少乡村学校音乐、美术学科专业师资缺乏的难题得到了缓解。“城区学校把一堂堂高质量的音乐、美术课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解了学校的燃眉之急。”遂昌县垵口乡中心小学校长雷建军说。而山区袖珍小学——庆元县举水乡中心小学也得到龙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支援,两校实现了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同步教学。

去年,丽水将在“互联网+义务教育”背景下的教师施教能力列入培训项目,并依托丽水学院,专门开设“互联网+义务教育”“精准教学”等专题培训170余场次,参与的教师达1.25万余人次。此外,丽水市还为每一位录制网络公开课的教师颁发证书,鼓励他们参加公开课评比,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并在职称评定中予以相应的加分奖励。

“‘互联网+义务教育’是城乡协调发展在教育领域的集中性体现,是实现‘能上学,上好学’的重要抓手。”王平表示,接下来,丽水将进一步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技术装备环境,确保到2021年,全市所有乡村小学和乡村薄弱初中学校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让全市每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