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中的教育热议,对教师有哪些影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余 色

似乎,没有一个职业能像教师这样,持续被举国关注。

特别是在一年一度的两会期间。

代表们关于教育、教师工作的建议,是这一年来甚至近年来代表们在广泛调研和深度思考后形成的。因而,很大程度上,其是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风向标。对于绝大多数身在课堂的教师们来说,主动接收并认真解读这些来自两会的教育信号,对于自身的发展与职业规划,在新时代的今天,尤为重要。

最温暖的,是来自政府、社会的关爱越来越“硬核”。

两会召开前两天,教育部就“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连发2个通知,要求今年年底前必须完成这项目标任务。

从各大教师QQ群、微信群中的“疯狂”转发,可以看出教师们“普大喜奔”的心情。这通知,就像两会前的“大礼包”,让教师们感到贴心不已。但代表们依然执着地在两会中提出,应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保障幼儿教师基本权益,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人身安全保护,加快家庭教育立法让“教育不能只靠老师”……

甚至还有具体到“推动乡村教师职称晋升相关政策落地”“实施乡村教师30年弹性退休政策”等的建议。这些让教师们心头热乎乎的建议同样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引发了广大网民的响应。比如,微博上获赞最多的一条留言是:我不是教育工作者,但是我绝对支持提高教师待遇,老师们不容易,值得有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回报。

这样热烈的正向回应,足以证明群众对教师价值的认可,社会尊师重教氛围的日益浓厚。

形成的原因完全可以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去寻找。

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读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

而在2019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提出了“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一脉相承的不仅是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更有社会对教师不断提升的殷切期望。

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对此的解读是,要从过去规模化投入转向内涵式投入,侧重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

就如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吴志明领衔108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交的《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一样,社会的关注点最终依然落在了教师身上。

在委员们提出的转变社会育才观念、建立多元考评体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体育权重等建议中,“让爱教育、懂教育的人管教育”和“只有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才能使减负落到实处”,格外醒目。

是的,新时代“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教师责无旁贷。

委员们在建议中还提到,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打造出高素质的教师群体。他们说:“教育是什么样子,明天就是什么样子;教师什么样子,课堂就是什么样子、学生就是什么样子。”

这也是教师队伍中相对薄弱的农村教师和幼儿教师格外被关注和关爱的原因。

不管教师们“愿不愿意”,人民对教育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对教师的爱护和要求更是“比肩同行”。

单单在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对疫情期间在线学习得失的思考和对未来学习模式的建议,就让教师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感”。

委员们说,照本宣科、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空间少、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进度关注不够等问题,以前一直有,也习以为常,但在线上教学期间因此产生的不良后果显得明显而突出。

录播课点击率不到一半、教学视频三倍速快进、屏幕那边坐着个没有回应的“假人”……这些线上教学期间教师们的花式吐槽,背后更多的是教育者的问题。那些被认为“一直被裹挟着、没有自主空间,没有主动学习动力和能力”的学生是怎样产生的?

委员们说“疫情会褪去,但我们的教育不能再简单地回到从前了!”

那我们该往何处去?

而同样在线上教学期间,杭州市下城区小学语文团队的15分钟课堂(原本40分钟的内容),受到了区内外甚至省内外师生欢迎,就是因为教师的授课时间少了,给学生思考、动手的时间多了;因为教师们开始尝试着指导、促进和测评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建构。良好的课堂效果和学生们的可喜变化让全区语文教师开始“静悄悄”地引领学生开始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师者,对自己说“不”有多难?

今年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提出“教师性犯罪可实行一票否决制,并从严从重来处理”。

相信看到这条建议,就如两会前夕人民网关于教师问题的调查显示网民关注最多的是“师德师风建设”一样,令教师们多多少少会产生那么一点点不适感。

而全国人大代表尤立增提出“建议研发、纳入中小学生课程体系的‘生命教育’课程教材,并在中高考增加生命教育考察”,相信至少会得到大多数教师的高度认同。

但就如朱永新的话“让学生知道,教师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以后,自己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应对”,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和生命教育价值观。

是的,我们的课堂、教师、教育,只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定是对的,就应该是未来努力和改革的方向。

在未来学校,教师就是学生高质量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陪伴者。这样的未来,大家准备好了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