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美好教育”,成就美好心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 陈若华

“美好教育”体现了人们对教育最质朴的追求:让每一个学生美好地生活在当下,使每一个个体的人生因教育而美好。“美好教育”更是一种教育愿景:既达成个体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又促进民族兴盛愿望的实现,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展的关键期,这是人一生中生理和心理发展最迅速、最旺盛的时期,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疏导他们的消极情绪,促进他们的积极行为非常有必要,是实现“美好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下应用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心理健康教育既能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消除和预防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校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学相关选修课,开展心理健康社团活动和不定时的小范围团辅活动,为学生的美好心理助力。

一、平等尊重,关注个性

“美好教育”彰显人的成长历程:立足学生当下成长环境的现实性,更放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教师能够尊重并欣赏每个学生,为他们创造更多合适的平台,挖掘个体潜能。

若只根据学业成绩来判定学生,会导致成绩中下的学生群体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因此,平等尊重,关注个性,不批评、不否定学生的弱势领域,关注学生优势领域的发展,用智慧化解困境,才能引领每一个学生有尊严地成长。

二、重视情感教育,缓解学生压力

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此学习问题绝不单单只和学习有关,也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因此,学生的感情宣泄需要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对那些成绩差的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教师更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励、鼓舞、唤醒,给予他们以成功的体验。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大,需要我们教师从多方位去关心他们,为学生建立上下沟通的渠道,给予宽松的学习环境,及时进行疏导,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期望与关心,从情感中吸取向上的力量,从而克服学习和生活的困难。

三、加强对学生意志和韧性的培养

为了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单单给他们建立感情宣泄的渠道是不够的,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力和韧性也极为重要。在教学中,如果提供给学生的问题都是机械模仿型和按部就班型的,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激情,更无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

经受挫折是增强抗挫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思路,有意识地与学生一起探索失败,逐步尝试,走出困境,使学生看到,失败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努力,情况总会发生转机。

与此同时,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并在课余时间播放励志电影、开展励志讲座,让学生对人生、对未来充满希望。

四、教师自身与学生成长的发展相统一

教育场域中的两个群体——学生和教师,前者是发展的主体,是一切教育行为的核心;后者是前者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师生关系应是互惠互助的教学相长关系:学生成长的复杂性刺激并挑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使教师保持学习的意识和行动。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使得学生更有智慧地被引导,更健康、更快乐、更充实地成长,教育改革向着更和谐美好的方向前行。

学校可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文化课之余全面发展,如评比温馨且个性化的教室,建设书香校园与班级图书角,开展班级读书会、读后感写作比赛、读书演讲比赛、书香班级和书香少年评选等活动,引导学生培育高雅气质。

“核心素养”成为不少教师的研究课题,而教师在研究中偶有所得,即能在一定程度改善教育效果,优化教育生态,给学生以正能量的感染。

“美好教育”是师生双方的学习与生活充实愉悦,处处感受到进取求知的乐趣。

五、案例分享

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在群体交往中认识敏锐但较为浅薄,情感丰富而不稳定,正处于心理激烈动荡的时期。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高一女生,一直担任班长,曾被评为优秀班干部,但上了高中后,经过班级投票,没有入选班长。她自己感觉比班长更为优秀,便一直敌视班长,敌对情绪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前来求助。

敌对情绪主要有以下几点起因:

一是心理承受力差。只能享受成功和喜悦,难于承受失败和挫折,只能适应轻微刺激,而不能承受较多的不良刺激,对环境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较弱。

二是学习压力过大。面对应试教育,学生学习压力大是普遍现象,有些调整不好的学生会用敌对的态度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三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些家长因在外不顺心,工作压力大,往往把情绪带回家来,孩子接受不了父母的粗暴态度,便以消极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不满。

四是青春期发育的矛盾。中学生正处于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自我意识增强,具有很强的独立感,但在父母眼里,他们仍被认为思想不成熟、知识阅历浅薄。父母经常插手孩子的事情,容易引发孩子的敌对情绪。

五是对尊重的需要。如案例中的女生由于上高中后在班级内地位下降,对他人产生了敌对情绪。

帮助学生消除这种不良情绪有以下对策: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利用校广播站、黑板报、橱窗等宣传工具,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传授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技巧,或组织学生开展团辅式互助,让学生互相支持、互相了解、互相疏导。

学生都有个体差异,表现出的问题千差万别,要解决复杂多样的具体问题,较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个体的咨询与疏导,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减轻心理负荷,然后再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渐进式谈话、置换式谈话、内省式谈话等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提升其心理素质。

大部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障碍都直接或间接与父母有关系。因此,取得与家长的合作,让学校和家庭共同发挥教育功能极为重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