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大成”教育 培育时代新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7-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思想财富。引导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长远的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

    山东省昌乐一中英才实验学校校长刘光杰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校高水平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学校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将对学校文化、德育体系、课堂研究等方面进行融合研究,创建特色教学研究范式和高质量发展体系,践行“大成”教育,走出了一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之路。

    学校的“大成”教育由文化、课程、课堂、空间和治理五大体系构成,是推动学生“成人”“成才”和“成群”的综合性教育范式。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以修身为本,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和目标,全身心主动投入、体验感悟、自省自新、教学相长、修业进德。昌乐一中英才实验学校将长远规划与近期计划相结合,循序渐进,始终如一,开展了课程、课堂、制度等专题研究与实践。

    以“文”化人

    “和同”文化浸润校园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校园文化是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成的具有普遍共识的价值体系,把握学校文化特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校以“和同”文化为引领,秉承“上下结合、与时俱进、内涵多元”的基本理念,遵循“生成性、过程性、前瞻性”原则,严格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策略,确立了以“儒雅博学、勇健力行、天下为怀之英才”为培养目标、以建设“一所和美与共、允公允能的现代化教育名校”为办学愿景、以“进德修业,和而不同”为办学核心理念、以“唯实唯精,维礼维新”为校训的校园文化体系。

    以“课”载道

    特色课程多维育人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既追求和谐统一,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学校坚持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逐渐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三大课程体系,即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建设系统化的德性课程与序列化的校本课程,充分体现“五育融合”思想。

    德行是贯穿一个人成长始终的重要方面。学校不仅重视智育,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性格。“在学校里,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容易走向一个误区:认为‘学习好的孩子什么都好’。但是实际上,成绩好的学生可能在人际交往、体育运动中表现一般,而‘差生’也有闪光点,比如待人和善、团结同学等。为了端正认识,学校要求教师积极关注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注重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师在班主任“金点子”案例中如是说。教师时常和学生谈心、聊天,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儿童剧表演、课堂提问讨论等,发现每一名学生的价值,鼓励学生增强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学校构建了“1+N”课程体系,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以及由“1”创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如社团开设书法、剪纸、棋艺、武术、京剧课程,以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为中心,辐射中外经典文化读本,搭配学校开设的“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综合实践课程,坚持“以文化人”,注重“知行合一”。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教学及校园文化景观等场所和载体,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自信豪迈、有中国气象的中国少年。

    以“艺”观道

    艺体活动彰显风采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学校践行“五育融合”“美美与共”的教学思路,将艺体课程的开设提升到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战略高度,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终身艺术教育”的思想,重视学生艺体素质培养。配齐教师、开足课程,通过社团等多种渠道提升学生艺体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经过学校层面统一调度组织,成立初中、小学特色社团各31个,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武术、国画、舞蹈、古筝、吉他等各类艺体社团。每学期开学初,音体美教师都会面向全校学生进行社团纳新。学校还积极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不断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校园艺体活动呈现出“样样都精彩、处处都育人”的良好局面。

    校长刘光杰表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追求分数,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帮助他们获得更全面的教育、发掘更多的潜能。学校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孩子发展自身的个性与特长,涵育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象。“学生将来可能并不会在艺术方面有多大成就,但音体美全面发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塑造个性,从而让全体学生展现出积极向上、自信美丽的气质。”刘光杰说。

    以“学”促教

    深耕“五学”见行见效

    《礼记·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也。”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心脏”,课堂范式是学校教学的必备品格。探索适合不同学科、教师、学生的优质高效课堂范式至关重要。学校致力于课堂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研究,坚持课程建设多元化、个性化,自主创新“五学”课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五学”指课堂的五大模块,即“勉学明标、自学开标、合学治标、厚学达标、省学夺标”,学习设计呈阶梯式上升,最终指向“学会、会学,学好、好学”,承载并养成学生的“五力”与“五德”:内驱力、自强力、合作力、实习力和反思力,以及“志、敬、群、信、省”。

    “五学”课堂范式秉承一个中心——用中国的理论办中国的教育,融合中外教育思想的精华,以学问为利、以德性为义、以和同为道,是德力兼备的课堂,也是教学相长的课堂,更是和而不同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以“学”为中心,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出发点,保持教学目标、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的高度一致,最终达成教学评一体化。学校该课堂范式研究成果《“和同”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19年潍坊市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中小学“五学”课堂范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20年潍坊市教学自主创新奖二等奖,《和而不同型“五学”课堂》荣获2022年潍坊市课堂教学改革金点子评选活动一等奖。2023年,研究成果《学习力:从“五行”到“五学”——一所现代学校的中式教育之路》一书出版。

    以“美”润心

    多彩空间赋能成长

    《传习录》中有“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一语。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教育道路上的“行”,需要文化之“知”来引导。处处有文化、时时见文化、事事有文化、人人讲文明,学校的每一处空间都发挥着育人功能。

    走进昌乐一中英才实验学校,可谓“一步一阶梯,一步一箴言”。楼梯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主题展示着名言警句,通过文化熏陶,引导全体学生求真、向善、尚美。此外,学校社团也发挥着各自的育人作用。如手工社团主张人文环保,鼓励学生探索废物利用,进行废品的二次设计加工,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践行了勤俭节约、爱护并美化环境的理念,实现了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

    以“治”促建

    完善体系激发活力

    为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快推进现代化学校治理体系建设,迈向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校坚持“成就师生个人成长以促进学校成功”的“大成”理念,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三实”原则,健全了由教学管理、处室服务、学生成长与家校共育三大部分组成的现代治理体系,汇编了130余项具体制度。每项制度都包含指导思想、岗位职责、岗位流程、评价考核4个部分,让师生有章可循、有理可依,以规范成就自我,从而确保学校各项制度的有效实施与评价。

    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践行核心素养与“五育并举”的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实现学子“成人、成才、成群”之“大成”理想。学校在2020年12月被推荐为中国少年培育联盟学校。“中式大成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2021年度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为创建中国特色的教学研究范式、促进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范例。2022年1月,《中式大成学:指向培养“整全的人”》获得中国少年培育联盟“用心教育研究奖”。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习不只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提升品德、培育价值观。昌乐一中英才实验学校将继续挖掘“大成”教育理念的内涵,不断创新,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创新贡献教育智慧,为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