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人物故事助力核心素养培育 ——小学低段书法教学的一个角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市天长小学 孔天颖

书法中蕴藏着核心素养的诸多要素。陶行知、叶圣陶、夏丏尊等老一辈教育家提出的“生活教育”“故事教学”,尤其适用于当前的书法教育。书法不仅仅是技能化的学科,更是集史、赏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教师挖掘适合的史料或故事,将学问与社会生活融合,才能做到真正的“生活教育”,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书法教学中蕴含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有研究者认为,书法教育蕴藏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丰富资源,是落实中华文明及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和社会本当互相适应,脱离了社会,教育便失去根据;教师应当下一番切实的研究功夫,从各门科学中得到切合现代人生的概念。教育的意义和本质让我们的方向和目标有所依托,生活教育是最有效的手段。生活不仅仅着眼于当下,还包括历史。正是以往的历史积淀成就了我们当下的生活。

故事作为人类行为的记录,就是陶行知所强调的“行”的载体,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几乎是最有效的行为指导和三观指导。笔者认为,低龄学段学生最有效的认知方式就是听故事。正如朱自清先生在《文心》一书的序言中说的,以故事的方式教授学生,比论文式纲举目张的著作收效更大,容易教人记住。

二、书法人物故事助力核心素养培育的案例

1.知人论世,培育结合现实的思考能力

故事一:宋代书画家米芾对砚台很痴迷,曾经将自己的砚台拿去换名家字帖,事后好几天睡不着觉。一天,米芾拿着新购进的一方名贵砚台向朋友夸耀,朋友看了赞赏不已,说:“这块砚虽是珍品,但不知发墨如何?”说着就迫不及待地吐了口口水来试磨,米芾当场脸色大变,惊叫道:“这块砚被你弄脏了,只好送给你啦!”

故事二:有一次元代书画家倪瓒被抓进了大牢,就在狱卒给他送饭的时候,他却要求狱卒一定要将饭碗举高到与眉毛同高,狱卒心想:我又不是你妻子,还需要与你举案齐眉吗?倪瓒回答说:“怕你的唾沫喷到我的饭碗里。”

故事三:米芾的洗手用具非常讲究,他有一个银制的斗和一根长柄。此斗洗手专用,名曰水斗。洗手时,要让仆人举着水斗,使清水缓缓流下,流到手上,先用皂搓洗一遍,再用清水冲刷一遍。洗完之后两手相拍,至干都不用巾拭。

三则故事生动揭示了不同朝代的书画家的卫生习惯。以往,人们评论他们为怪人,称其为极具个性的重度洁癖者。然而,置身于当前全民抗“疫”的特定背景下,学生会对故事产生共鸣与理解,拥有结合现实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科学精神的一种体现。科学精神中包含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这两大要素,实质上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而故事恰恰就是让学生借助他们已获得的科学知识去分析书法家的行为,根据事实做出自己的思考判断。

2.由人及文,厚植和涵养人文底蕴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作为教师,应当敏锐意识到生活即教育。抗“疫”的生活应当进行抗“疫”的教育。就学生而言,在防疫的生活中就应当进行防疫的学习。特殊时期,学生被困在家中,教师可以将书法与疫情有效结合,结合书法家的故事,培育学生书法鉴赏习惯。

书法家的故事兼具人文和科学精神的要素。用鲜活的生活故事,让学生对具有年代感和疏离感的书法家有一些感性认识。教师讲完上述三个故事,提出问题:是否真的觉得他们是怪人?而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这些趣事和他们的书法成就有没有联系。情绪会引导着学生去探索认识书法家更多的方面,学生们也更乐意去了解他们的艺术成就以及风格,并且带着问题认识和欣赏他们的书法作品。

通过介绍书法家的生平及作品,可以直观展现立体丰满的书法家形象。笔者着重讲解了米芾和倪瓒的作品,一个沉着痛快,另一个古雅淡然,虽风格迥异,但追求极致的艺术理念却是一致的。在此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艺术知识,更获悉了书法风格的多样性,同时发现、感知、欣赏美,潜移默化中培育审美意识和基本能力。

3.学以致用,教会学生健康生活

故事四:倪瓒使用的生活用具包括文房四宝,每天都有专人负责擦洗。每天,他家里的佣人都在不停清扫、打理,就连院子里种的梧桐树从树皮到树叶都要每天擦拭,光洁如新。倪瓒还专门画了一幅《洗桐图》,写了一首《洗桐诗》。

故事五:作为一个资深的洁癖患者倪瓒,他家的厕所比大家闺秀的闺房还讲究,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厕所是一座空中楼阁,地板专门用香木搭建,上面铺一层洁白的鹅毛,每当倪瓒要解手的时候,就先爬到高楼,排泄物就会掉到下面的木格子里,然后那些又轻又软的鹅毛会即刻飞起,将排泄物覆盖住。所以倪瓒每次排泄完毕,仆人都会重新换上新的格子与鹅毛,以保证厕所一直都香气扑鼻。

这两则关于倪瓒“洁癖”的趣事,却也令人深思。借助这些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的卫生习惯和防护措施:勤打扫和避免粪口传播,将故事效能最大化。教师重在强调要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有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借古鉴今,培养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多面手,在文、诗、词、书、画等方面皆有不凡造诣,同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行政官员。教师讲了一则关于苏东坡的故事: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身份再次任杭州知府。刚一到任,就碰到了百年不遇的瘟疫大流行。杭州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求医问药的穷苦百姓。而城里竟然还有药铺囤积居奇,抬高药价,大发瘟疫财。于是,他从公款里拨出两千缗,自己捐出五十两黄金,在杭州城中的众安桥建立了一家公立医院。据说,这个“安乐坊”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三年之内治疗了一千个病人。

这则故事旨在启发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让他们在思考中找到自己的榜样,同时指出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学生的责任就是积极防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既是对自己也是对社会负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