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分法” 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7-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地处广西百色市,为“老、少、边、山、库”地区,学院坚守立德树人教育初心,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围绕“革命性、民族性、边疆性”地方特色,结合学生少数民族多、大山孩子多等特点,探索运用责任分级、课程分设、施教分类的“三分法”,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效。

    责任分级,强化党委统筹,提升教学系统性

    学院党委全力构建党管思政课的育人大格局,坚持统揽总抓、加强精准指导、规范教学秩序、持续跟踪问效,形成党委统筹抓、师资主体抓、合作联动抓的新格局。党委统筹抓教。坚持党委统领,学院党委召开6次专题研讨会研究思政课教学,将管教议教抓教情况作为班子考核、巡视巡察、师资绩效等重点内容,建立问题整改台账,闭合教育“部署、实施、反馈、问效”回路,实现动态循环。规范管理打造精品。细化教学管理《规范》,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实用《手册》,推广管教议教抓教基本流程,加强对教学的统筹规范。落实责任主体,建设精品项目,打造特色品牌。实施“六个一”工程,集体研讨实践教学5次。教师队伍分层施教。全面打造名优集群和教学名师领航工程,完善新秀、骨干、能手、名师梯队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现有教学名师4名,特色教学科研团队8个。依托智慧马院平台,运用“思政课实践教学系统”,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现有线上教学资源库567个,常态跟踪数据动态,形成教师教学画像74门,学生完成作业任务数12794个,实现精准施教。

    课程分设,把牢主题主脉,提升教学思想性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教学主题主脉,区分“校内校外”“课上课外”“书里书外”,灵活设置课程,科学分解课题,理实一体。以“理”服人引领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开展教学,把建党百年伟大光荣、脱贫攻坚等的伟大实践和历史经验,作为实践教育课主题,学生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达120多场,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以史育人培植情怀。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累计开展“讲好中国故事——党史国史系列专题讲座”达200场。以重大活动为契机,开展系列党史主题手抄报、演讲、书法、征文、微党课、微视频等各类比赛活动,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体系。以文化人赓续血脉。坚持把地方红色故事、英模人物、革命精神作为生动教材,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赓续传承。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助力教学,开展文化进课堂,常态组织学生到文化场所接受教育。以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红色短剧、红色舞蹈、红色书法、红色绘画等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形成教学案例24个,获批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基地。

    施教分类,坚持因地制宜,提升教学灵活性

    坚持统分结合、量体裁衣,围绕学生思想实际、疑虑困惑、关注关切、成长需求等开展“分餐式”教学,运用实施、体验、调研等不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合作办学打通路。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协调20多个实践教育基地,以校地共建、校政共谋、校企共享、校校共创的“四共之举”,为学院教学提供菜单式服务,每年开展联教联学、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达10场(次),共同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学生从教室中“走出去”,在“做中学、学中做”。组建学生理论宣讲团,开展“百年百村百场百人讲”微党课宣讲活动,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红色文化讲解团队赴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义务讲解活动38人(次),在实践中内化于心。体验教学创新路。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在校内营造红色主题文化的体验式教学情境,建成红色文化精神铸魂育人成果展示厅、校史馆、校内民族博物馆、校园壁画、红色文化长廊、“红美之家”学生一站式宿舍文化区、思政课实践教学VR虚拟仿真室,开展体验式教学、沉浸式教学,每年开展校内实践教学活动达100余次,全方位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研讨教学思路。坚持教研一体,紧紧依托“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研究基地”“老区中心”“马工程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等平台,出版相关著作36部,促进教学转化。大兴调查之风,学院每年立项20项学生暑期调查研究项目,近5年累计资助调查研究项目30余万元,28名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或著作编写,学生发表论文70余篇。

    (樊红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