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对话机制,推动学校变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

特级教师 李百艳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将对话机制作为推动学校整体转型性变革的突破点与生长点,通过对话将管理与教育进行联结与融通,在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立体对话中更新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改革,改进课堂教学,建设现代文化,化解各类矛盾,培育一代新人。

对话是指平等主体间用言语方式进行沟通,注重共情、努力达成理解与形成共识、产生正向效果的人际交往过程。对话倡导的是“平等交流、理性交往、民主协商、宽容理解、承认接纳、同理共情、共同体”等具有现代性意蕴的概念。

我们与校外专业人士对话,也与校内多元主体对话,对话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共识,保障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质量,激发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合力。包括以下几方面:多元对话凝聚价值共识,共绘发展蓝图;组织变革畅通对话渠道,激活参与主体;课程教学深入对话互动,满足成长需求;家校协作追求对话共赢,实现培养目标;队伍建设搭建对话平台,促进专业发展。

如学校借着制订新一轮发展规划的机会,开展了与专家、家长、教师之间普遍而深入的对话。一起绘制“美丽校园、书香支部、心灵港湾、温馨班级、对话课堂、德业课程、仁爱教师、真善少年、智慧家长”九位一体的教育蓝图。又如合理制订学校制度并让师生遵守是个难事,我们充分对话,让制度“长”出来;多元对话,让制度“定”下来;协同对话,让制度“用”起来;反复对话,让制度“变”起来。

学校逐步形成了基于对话的“学生学习需求调研—教师自主合作申报—专家动态审议指导”的课程开发审议机制。学校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创设自由的对话情境,有组织地开展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对话,也鼓励教师团队之间进行灵活自由的平行对话,使得优秀教师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经验得以分享、流转、传播,不断产生溢出效应。学校进行组织机构变革,将传统的行政色彩较强的教导处、学生处、办公室等变为专业和服务色彩突出的课程教学中心、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校发展中心,成立非行政化的、松散型的研究共同体,变过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为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教师、领导、学生、家长、专家之间的对话及每个人与自我对话,使师生成为积极主动的行动者、创造者。学校内部治理的转型升级向外部治理延伸辐射,通过对话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关系也理顺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