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布“职教20条”,政策之利下 职业院校的谋与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胡梦甜

春节刚过,职业教育迎来重磅政策: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7个方面提出职教改革的20条举措。一时间,这份被视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路线图”的文件引发社会热议。“职教20条”将给职业教育带来什么?职业院校如何在国家政策之利下寻求突破口?近日,记者采访了部分职教专家、校长,倾听他们对《方案》的思考和解读。

走出“次等教育”的困境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我国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窘境。虽然我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职校毕业生供不应求,职业院校却面临招生难的问题,很多家长和学生依然抵触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

浙江大学教授、国家督学方展画说道:“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莫过于教学和实践两张皮,重视课堂教学,而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掌握了理论,却不能熟练操作;课堂教学内容陈旧,课堂上学的是过时的技术,走上工作岗位后用不上。”

“‘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方案》将‘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设定为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职业学校紧跟社会、行业发展的趋势,研究新岗位、新技术。”在方展画看来,只有职业教育从追求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当职业院校的学生从谋取饭碗转向追逐梦想,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人才摇篮,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优质人才支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卢彩晨指出,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参照普通教育办学的状态,学科属性明显,职业属性不足。“职教20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改革发展目标中重申职业教育要“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这意味着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的形象将逐渐改观,地位将得到极大提升。

这样的政策也让从事职教30余年、曾任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的贺陆军颇为欣喜:“教育的最高追求是让学生接受适合的教育。以每个人的天赋和兴趣志向为依据,建立多样化的教育,帮助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这是教育对人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尊重。《方案》的出台,从政策上为职业教育定下调子,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只是类型之别,并无高低之分,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让职业教育香起来、强起来。”

把“双师型”基因植入职校

在德国,要成为一名职教教师,需要通过两次国家考试,除了具有学历和资历等基本条件外,还必须有两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验。在日本,双师型教师由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培养,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后先去企业工作,然后再转到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在美国,取得四年制学士学位的学生,在获取教师资格证后,至少要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并且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成为职业学校教师。

据统计,2018年,我国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31.5%,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39.7%。“当前,中国的职教教师普遍缺乏企业经验和更新经验知识的有效途径。”三门技师学院校长谢卫民坦言,虽然近年来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逐年提升,学校也有专项经费聘用兼职教师,但兼职教师这一职业对真正有水平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的吸引力并不大。这些人中有很多学历不高但技能水平过硬,因学历问题无法进入编制。当前,双师型教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不匹配。

“职教20条”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

“这是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的一大红利,‘职教20条’释放了一个巨大信号,职教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和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素养的国家要求已经发生了变化,新的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任用管理制度将会出台,真正符合职教需要、能承担技能型人才培养重任的双师型教师将进入职教的大家庭,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春天将真正到来。”谢卫民充满期待地说道。

绍兴财经旅游学校校长鲁伟民告诉记者,学校已着手实施“拼盘式”教师招聘,招收富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在全国、全省技能竞赛中获奖的金牌选手等,以包容和创新的姿态广纳全国各地专业人才,彰显职教特色。

基于“1+X”的人才贯通培养

“职教20条”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这意味着在‘1+X’制度框架下,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极大提升,全面发展的‘一专多能’时代即将来临。”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副校长沈益农说。作为对国家教育部“1+X”证书制度改革的积极响应,该校将在学生中开展丰富的专业体验活动,结合课改和教学诊断,鼓励学生同一专业多岗位选择和跨专业选择,依托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将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未来职业教育要面对的不仅是岗位,更是岗位群,是不断变化的任务链,以及机器不可能胜任的人与人的沟通交流。职业教育培养跨界融合人才显得日益重要,这也是‘职教20条’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上传递给我们的一个重要信息。”杭州中策职业学校校长高志刚如是说。

在高志刚看来,职业院校要把升学和就业当作一回事,实现人才的贯通培养。就业必须追求优质就业,同时伴随学历提升;升学必须追求优质升学,始终指向优质就业。这就需要职业院校把学生生涯发展、企业用工需求、高校深造等多方统一起来,为学生、企业、高一级学校量身定制各方满意的育人、用人路径。如该校推动“2+2”双高(高技能高学历)人才培养模式,与杭州地铁集团合作,在高二结束后选拔学生至高职铁路院校培养两年,后两年要求获得岗位操作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同时支持获得全日制自考或函授文凭,正式录用一年后报销相关费用。

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李卫平同时指出,在政策导引下,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重视技能培训认证和开发工作,结合学校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跟进相应的技能培训项目。同时,鼓励专业教师根据某一工种技能等级培训的工作标准和岗位要求组织课堂,实现“课证”一体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