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人民满意教育,浙江不松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3-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第1版)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全社会对教育的期待。自2014年以来,我省深入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出了选课走班、综合评价等一系列举措,在改变原先千人一面教育模式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和发展。像天台中学还与企业合作开发了机械、电子、化学等一系列选修课,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实地学习和实践。

随后跟进的新高考改革更是强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今,浙江的基础教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介绍,调研显示有90%的教师、92%的学生都支持这样做,其中有86%的学生认为在课改这几年,自身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对于浙江老百姓来说,还有一大期望,就是在家门口上一所高水平大学。近年来,浙江坚持从两条路径出发,一手抓现有高校质量水平提升,一手抓外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引进,即“存量提升,增量发展”,以补上高等教育短板。

2017年,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去年10月,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也在杭州正式揭牌。截至目前,我省高校共有59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浙江高等教育“弯道超车”正不断提速。

切实办好教育大实事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积极回应群众期盼,认真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关键小事”和烦心难事。这些年来,我省教育系统认真梳理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如建设农村书香校园、中小学校改水改厕、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热水沐浴设施改建、小学生早上弹性上学、放学后托管服务等,并逐一破解。

去年7月,杭州市教育局发布公告,13位来自各行各业的监督员拿到了为期一年的市民监督员聘书。近年来,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既加重了中小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又增加了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为此,去年省教育厅牵头多部门开展了面向全省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还教育一片宁静的空间。

每年办好10个方面的民生实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多年来,浙江教育始终坚持抓实做细民生实事,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温州市龙湾区连续3年把中小学(幼儿园)食堂改造升级列为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工程,推进学生餐饮放心工程;今年,杭州市将实施“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在全市732个小学(校区)周边开展食品安全、交通秩序、文化环境、社会治安等优化提升专项整治;绍兴市柯桥区还将实施中小学空调安装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区76所左右公办中小学的教室及专用室内,安装空调(含配电房扩容、线路改造)3600余台,进一步改善中小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条件……

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共享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浙江正在向教育现代化大步迈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