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资源 创新形式 服务乡村振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8-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江山市教育局副局长 段齐敏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成人教育提供了新机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迫切需要农村成人教育的大力发展。江山市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工程,通过三大抓手,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农民学校,助推“三农”转型

我们成立了江山市农民学校,主要做好四件事:一是提升农民创业能力,培育一批典型学员;二是加强农村妇女技能培训,输送一批江山月嫂;三是组织开展庭院绿化培训,助力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四是建立农民培训学分银行,激励一批农民参与培训。如学校的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紧贴农民增收工程,设置了食用菌种植、民宿培训、电子商务培训等项目,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学校还围绕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了庭院绿化培训。在农办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学校建立了农民培训学分银行。参训农民在学分银行中积累到一定分值时,可直接将学分兑换成“农资”。目前,学校正在同相关部门协商,准备把学分银行分值纳入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评比标准中,进一步发挥学分银行的激励引导作用。

乡村空中学堂,助推终身学习

我们提出“互联网+成人教育”发展新模式,其中包括数字化、移动互联学习、MOOCs、翻转课堂、微课等,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全民终身学习新路子。

教育触角向基层群众延伸,开展互动参与式、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式、问题探究式教学。因人设班、按需培训,凸显贴近性、实践性,助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教学内容做到“四个结合”:培训内容与个人提升、个人成长相结合,设立“素质提升”板块,实现文化(学历)教育、技能提升、转移就业、投资理财和文明素养大融合;与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相结合,设立“志愿服务”板块,下设服务重点工作、服务弱势群体和致富信息速递等栏目;与推进基层民主、基层法治相结合,设立“百姓讲堂”板块;与文化传承、文化发展相结合,设立“民俗文化”板块。通过组建学堂志愿者讲师团,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一对一助学服务。

融合条块资源,组织开展“乡村振兴讲堂”试点

江山市成立“乡村振兴讲堂”工作领导小组,由组织部牵头,宣传部、农业农村局、教育局、政法委、科技局、财政局、人力社保局等单位参与,方案体现了“一盘棋”思想,涵盖了党建治理大花园的内涵要求,统筹了全市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机整合了各类农民培训资源。此次“乡村振兴讲堂”开设的课程,既有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又有农业技术、农村商务、公共知识、文明素养、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内容。“乡村振兴讲堂”的课程建设体现了“共性+个性”,培训方式更是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通过试点,期待形成一套科学管用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一套符合基层实际的办学模式,发掘一批具有江山特色的教学资源,打造一批生动鲜活的示范标杆,总结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力争把“乡村振兴讲堂”办成主题教育主阵地、乡村振兴主平台、基层治理主载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