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为师我漂亮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0-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 章秀平

一次我在某乡村小学阶梯教室听公开课,一位优秀教师借班上课,上百位教师围坐四方听课。40来个三年级学生,端坐在教室,挺直后背。

教师上台,年轻时尚,嗓音甜美,笑容灿烂,举手投足间女主范儿十足,引得学生们目不转睛。

教师展开笑容:“老师第一次见到你们这么可爱的小朋友,真是非常非常开心。”

如此幼稚而客套的开场白实在不高明。学生表情仍是默然,拘谨严肃。

“说说看,你对我的初印象,用两三句话。”

完啦。这是要给自己挖坑吗?无前奏无铺垫无场景,学生干吗要对眼前这个陌生人评头论足?教师自作主张地按下自来熟快捷键,学生却只瞪大眼睛看着教师。刷刷刷,小手如林的场面并没有如预期般出现。

态势不妙,那就该马上调转方向,顺势找个台阶自个儿下。可这位教师不知是一时半会儿没有省悟,还是过于专业自信,竟然继续追问,只将人逼到墙角:“说说看,你看看我,觉得我长得怎么样?”

拿着话筒在一个个小脑袋间到处转悠,问话越加急切,笑容越加灿烂,还是无人应答。现场气氛更加尴尬。

“你看看,我长成这样,还满意吗?”

教师已深陷在自己挖好的坑里,为这个问题寻到一个答案的重要性,已远超出当初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此时,也顾不上那些民主平等自主的课堂原则,她竟直接在一个女孩面前俯身,笑眯眯地递上话筒。

全班学生和听课教师的目光,齐刷刷落到女孩身上。女孩趴在桌上,将脸伏在臂弯里,抿着嘴,不说话——只是笑。太不识趣的学生和太过执着的教师,形成了对峙僵局。

教师再次重复问题。会场里静悄悄,只觉着时间凝固在挂钟上,所有人都在这种场景里觉得窒息。

女孩满脸通红,埋着头,张不开嘴。过了不知多久,她慢慢点了点头。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教师满意地起身,铜墙铁壁总算开了一道口子。

“或者,你还知道老师的其他信息,也可以说说。”教师举着话筒,继续在学生桌位间转悠,再次无人举手。

越是无人举手,追问越加频繁。不大的会场里充满教师的声音,清亮、婉转,只是一个人的声音。

她将话筒递到一个男孩面前。男孩忸怩着站起来,吞吞吐吐,终于憋出一句话:“老师非常漂亮,我很满意。”

“哦,谢谢你,总算讨到一句夸赞的话。老师实在太高兴了。”可这位教师还不知足,“还有没有,还有没有?有夸我漂亮的,还可以从我外形上说说,跟你们以前的老师比有什么不一样?”

又一个女孩被拉起来,她羞涩地笑着。

“你只是用笑容来表达,能把你的心里话说出来吗?”

……

这段课前谈话实在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了。是这个班学生特别不善言辞吗?还是学生受到的行规教育过于充分?或者,在课的一开局便埋下了问题产生的根源。

换位思考,对于第一次见面的教师,用几句话来说说印象,换作是你,会怎么说?这位漂亮教师固然有足够的底气,自以为能获得一路夸赞。但这实在是近年来流行在大城市的高情商做派,只要是个女的都能称作“美女”,而在那遥远小山村里,就连天生丽质也要小心地隐藏吧。显然,这种城市套路,农村学生真不习惯。

何况,一开口就到处求赞,就算再漂亮的教师,多了一些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实让人觉着难以亲近。

读懂乡村学生的羞涩、拘谨与不安,或许会有更合适的沟通方式。莫言先生以“牛肉干”比方阳春白雪的纯文学,以“老母鸡下蛋”来形容林斤澜先生,选择普通老百姓能听懂又爱听的方式。莫言之“言”,“言”在朴素与真诚。“言”或“莫言”,源于与同场景中能与对象“共情”,进而引发“共鸣”。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语言是一剂极为奇妙的润滑剂。我曾见过资深作家捧着稿子埋着头碎碎念的样子,那种困窘与局促让人不忍直视。教学是靠嘴吃饭的活儿,作为语文教师,不一定写得一手好文章,却应是语言表达的能手。教师的语言准确、丰富、简洁、有趣,能为课堂锦上添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作业空间交换     下一篇:教师阅读的几个认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