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报国 应势而生 聚焦特色 乘势而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8-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南昌航空大学因航空而生、伴航空而长,航空是学校的底蕴,也是学校独树一帜的特色。学校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工科优势突出、航空特色鲜明、服务贡献彰显”“高水平、有特色、大贡献”大学建设的目标定位,确立“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服务面向,以航空国防需求为导向,积极服务国家国防事业、航空工业和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南昌航空大学坚持以科技服务航空工业重大战略需求,解决航空企业的关键技术难题,建设一支能够担负航空特色人才培养、航空领域科技攻关重任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校始终围绕航空制造产业的需求,加强产业学院建设,校企协同一体化推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教师发展”,强化教学和育才的航空特色。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紧密围绕航空工业的需求办学,面向航空工业需要培养人才;坚持科技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推动科研实力与日俱增、科研氛围蔚然成风、科研贡献日益彰显、科研后劲强势有力,在航空制造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优势,为支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建设、助力航空产业发展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提前介入

从需求出发开展人才培养

    作为人才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学校和航空企业紧密对接,结合航空企业的人才需求开设相关专业,校企联合开设产教融合定制班,构建企业融入教学主体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实现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共赢。课程体系的设立和产业需求、技术发展紧密对接,教学过程和航空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对接,把课堂建在车间及生产的各个环节,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既使学校机械等相关专业培养的侧重点和非航空类高校有所差异,又确保培养的人才真正满足航空企业的实际需求,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发挥真才实学。

向后延伸

深度参与企业的研发生产 

    通过紧密对接行业需求、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共建“航空制造产教融合研究院”作为产学研服务平台,学校紧盯产业学院合作企业承担的重点项目及航空关键部件的制造技术开展协同攻关,与地方政府部门、产业园区、行业、企业密切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以校企共建的航空制造产教融合研究院为载体,深度参与企业承担的重点任务,形成平台引领、项目驱动、科教互融、协同创新的模式,服务航空制造领域的重大需求。在此基础上,共同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体系,有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打通学校教师研究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之间的通道,从源头上推动学校的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企业实际需求,产出有实效、能转化的科研成果。

校企协同

共同打造高水平科教团队

    人才是第一资源,教师队伍是强化航空特色、提升服务航空产业贡献度的关键所在。学校依托产业学院的建设,引入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师,构建校企混编团队,共建教师队伍、提升教师能力水平、打造具有较高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科教团队,建立校企人力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双向流动机制。选派青年教师特别是没有航空专业背景和航空企业工作经历的青年博士到企业挂职,承担相关专业学生在企业培养的教学工作,使得他们真正和企业的技术人员融为一体,投身企业的研发、生产。同时,选派高级职称或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直接参与企业承担的重点项目研发,促进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和高水平科教团队的建设。

    产业学院辛勤耕耘,收获了累累硕果。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产业学院新增国家级别人才4人次、校企混编科教团队入选国家教学团队,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校企共建课程获批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一流课程各1门,校企共建实习实践基地获批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十三五”以来,校企共同研发的成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等政府部门奖励8项、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等行业科技成果奖28项。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航空制造产业学院获批江西省首批重点产业学院和国家工信部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立项建设。

    因势而动,方能顺势而为。航空制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通过有的放矢培养人才、有条不紊推进建设、有张有弛融合校企等方式,实现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助力航空特色持续凸显,在航空事业发展的广阔天空绘出了一道绚烂的彩虹。

    (陈玉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