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桌子故事会”里的寓言教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3-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陈彦汝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你们好……”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的一个早晨,一名女生站在大桌子前讲述她自己创编的寓言故事,在她的周围,40多名学生围坐一圈认真地听着,时而激动鼓掌,时而低头沉思。

这是该校“大桌子故事会”的一个缩影,也是学校寓言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前段时间,学校编写出版了《北沙遇上寓言》,用教育叙事的方式将学生的寓言故事、教师备课过程、师生成长趣事等一一记录下来,成了全校师生共同回味校园生活的好素材。“寓言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寓言故事阅读与理解,更在于鼓励孩子们自己编写小故事,记录生活中的感悟。”副校长潘舸平说。《北沙遇上寓言》是学校计划出版的《北沙问学》系列丛书之一,由该校13名教师共同编写,共23.5万字。潘舸平说,因为是记载点滴,从构思到完成,足足花了两年时间。接下去,学校还将继续把以“农艺北沙”“国学北沙”“非遗北沙”为主题的拓展课程群落通过书籍的形式展现。

书籍名称里的“北沙”二字,来源于下沙二小的乳名——“北沙书院”。在这所徽派风格的校园里,到处可以看到极具文化气息的景物,譬如龙缸卧马、药木华表、杏坛孔像、诗路碑林等,这些都是该校学生课间嬉戏的场所。

“校园里处处是景,但孩子们却容易‘视而不见’。”潘舸平说,每一次新学期开学,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开启“北沙多美丽”活动,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走一走,讲一讲乡贤祠里的故事,或是引导他们谈一谈曾经在此处发生的小事。在四年级学习了“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写作后,学生主动“承包”起各处校园景点,纷纷创作导游词。“在北沙书院里有着龙缸和卧马,有一天,他们为了比谁更聪明吵了起来。”小“导游”们还为每一个景点创编了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让前来参观的来宾们听得津津有味。“孩子们看得多了,想得多了,自然创作出来的寓言故事也多了。”潘舸平说。

学生不仅会编故事,还会演故事。在下沙二小校园里,有一个农耕园。农耕园每年都大面积地种植油菜。每当油菜花盛开的时候,也就是该校学生的赏花颂诗大会。一位班主任说,每一年的赏花颂诗大会都是她们班的节目压轴,可有一次却遇上了自己出差,于是她只好借用手机引导学生改编苏轼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自己排演、自己找服装等道具。等她回来的时候,学生已经以一出艳惊四座的“三生三世十里油菜花”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在日常的寓言课程教学中,学校会用校园小报、绘本、七巧板、快板以及英语短剧等不同载体来呈现,以把寓言融入各个学科之中。比如,数学教师借用七巧板,让一、二年级学生拼出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让学生在感知形状的过程中,领悟故事的含义。从第一次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得心应手,如今学生不仅能拼出一个个传统寓言故事,还能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写的北沙寓言故事。

2011年,学校为了给不同的学生搭建能力培养的平台,创造展示提升的空间,推出了“大桌子故事会”,专门从校外搬进来一张原木大桌。这张长5.6米、宽1.2米的大桌子,放置在教学楼二楼,桌子旁有40多个原木墩子。每周二到周五,利用晨间半个小时,从各个班级评选出来的小“故事大王”们会早早地来校进行准备,听故事的学生们则会自觉地一个个进来安静坐好,随到随听。学生讲的故事可以是教师选定的篇目,也可以是自己编写的故事。学校德育处教师杨红咏说,学生在大桌子旁讲了很多故事,也发生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学生成长的印记,也给了他们许多锻炼的机会。“一周四天,每个讲故事的学生都有四次讲故事的机会,可以给不同班级的同学讲同一个故事,不断完善和改进失误之处,故事就越讲越好,听故事的人也越来越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吴宁四小茶文化漫校园     下一篇:四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