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师阅读的媒体力量 ——一位读者眼中的读书征文评选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3-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宁波市镇海区教科所

刘 波

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好,时间长了就会形成特色和品牌。在我看来,《·教师周刊》坚持开展全省性教师读书征文评选12年,造福全省很多教师,同时也让《教师周刊》赢得了很多教育同仁的心。作为《教师周刊》资深读者的我,就是征文比赛的受益者,同时受益的还有本区不少学校的同行。《教师周刊》组织了12届读书征文评选,我追随了12年,并带动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这一行列。从当初懵懵懂懂名落孙山,到后来屡屡获奖,不知不觉中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阅读推广者。这12年中,我从个人爱上阅读,到带领一个学校的教师读书团队,进而带领一个区域的教师读书团队。或许,从我的角度来看《教师周刊》举办的读书征文评选,能看出很多门道。

最让教师有获得感的是阅读

在倡导教师阅读上有两种导向:一种是用阅读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另一种是用阅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能把这两种导向结合起来,自然是最理想的。以我看来,如果仅仅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角度去倡导阅读,教师的动力并不强劲;如果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去考虑,虽然是带有一定的功利味道,却可以让教师体验到阅读的好处。另外,如果教师通过阅读促进了专业成长,就把两件事情结合起来了,这也是学校领导乐意看到的。

而通过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慢的艺术,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适当给教师来点激励。读写结合,有助于教师提高阅读效果,也有助于教师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周刊》举办的读书征文评选,给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读书—写心得体会—在学校交流,其实就算是完成使命了;如果能得到学校一定的奖励,则有了额外的惊喜;再加上有一个省级的参评机会,大家自然就更加积极了。

我在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工作时,每年在教师大会上公开表彰那些读书征文评选中获奖的教师,这会对其他教师有一种触动——自己好好写一篇,说不定也能获奖。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周刊》读书征文评选实实在在地让他们有获得感。

仁爱中学曾经有一位年轻教师,在读书征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此后参加各类读书活动就更加积极,各方面表现也更加突出。后来,我曾问起这次获奖对她的影响。她的回答是,当时她处于专业成长觉醒期,这次获奖给了她莫大的鼓励。现在,她年年参加读书征文评选,获得的常常不是一等奖就是二等奖。

教师阅读推动是一场持久战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这应该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追求。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教师阅读状况并不乐观,也使推动教师阅读成为一场持久战。

既然是持久战,就不能搞一阵风,不能把推动教师阅读仅仅变为一种活动。活动一旦结束,教师阅读也就告一段落。这样做的弊病是让教师产生认识误区,觉得推动阅读其实也就是一阵风。

不少地方正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因此也把推动教师阅读纳入工作范畴。2016年,某省教育厅大张旗鼓在暑期开展读书征文活动,要求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精心组织,并推荐了指定书目。省级层面这样大力度地推动教师阅读,的确并不多见。试想,如果能坚持几年,这个省的教师阅读情况一定会有较大改观。

《教师周刊》开展读书征文评选活动的价值,就在于长期坚持,12年来从未间断。对于很多教师而言,每年参与读书征文评选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仁爱中学教师谢小芸,从2006年参加工作开始,共参加了12届评选,11次获奖。在镇海区,连续5年以上获奖的教师有好几位。这么多教师的坚持,正是因为《教师周刊》的坚持。

也正是因为《教师周刊》的坚持,不少学校把组织教师参加读书征文评选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我在仁爱中学时,每年在暑假举行“让教师读自己爱读的书”,并在暑假师德培训期间举行读书分享会,教师自愿上交读书心得体会,参加读书征文评选。我每年只是提倡和鼓励,参与的原则是自觉自愿,但每年参与的教师数量不少。

阅读路上有伴儿更幸福

前不久,我对镇海区教师参加读书征文评选的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个别教师在前几届评选中有零星获奖记录,但后面就没有了。这就说明,如果学校没有专门组建教师读书团队,没有专人去推动阅读,去组织相应的阅读活动,个体行为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我还发现,仁爱教师读书社的一名成员每年都参加读书征文评选,甚至还获得过一等奖,但是调离镇海区后,连续3年在获奖名单上都没有看到他的名字。可见,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如果新环境没有阅读和参赛氛围,个体在这方面的愿望就会弱化。

《教师周刊》组织的读书征文评选每年为学校颁发组织奖,组织奖的多寡往往体现一个区域教师阅读的普及情况。最初,镇海区每年获得组织奖的学校不超过5所,第11届时组织奖增加到10个,第12届的时候增加到17个。这是因为这一年镇海区成立了“研之乐”教科研骨干读书会。

读书会成立后,以“教科团队”为抓手,通过培育“教科新苗”“教科室负责人”“中青年名优教师”这三支队伍,来推动全区学校教师阅读,教科室负责人成为各校推动阅读的具体负责人,教科新苗和中青年名优教师成为骨干力量。这样,全区教师阅读局面就很快打开了。

在第12届教师读书征文评选中,有不少从来没有参加过这项活动的教师获奖,所在学校也获得了组织奖,这也说明从区域层面推动教师读书的效果,如果没有“研之乐”读书会,这些学校和教师可能依然与这项活动无缘。

最近,“研之乐”读书会发起2018年啃读12本书挑战活动,其中6本为共读书,另6本为自选书,每一位参与者要认真撰写12篇各不少于1000字的读书心得。每位参与者还要填写承诺书,承诺若中途退出,今后将无资格参与同类活动,若有抄袭现象则接受通报。尽管条件很苛刻,但全区有70多位教师报名,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