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职教的“六发展”教育新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3-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贺陆军

农业农村、教育、就业服务,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三个优先发展领域。县域职业教育发展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县域职业教育要立足“三优先”交会之点,奋力开启“六发展”教育新位。

坚持“四个服务”、牢记复兴使命,提高教育发展的政治站位。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学校要从“四个服务”的高位,确定发展目标、建构活动体系、丰富课程结构,让红色教育驻校园、红色德育进课程、红色课程入课堂、“红船精神”植头脑。

构建三驾马车、参与技术创新,拓展中职发展的功能定位。当今时代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小微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层出不穷。事实证明,中职教师在参与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学历教育、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构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三驾马车”,是拓宽中职发展功能定位的时代要求。学校可以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创建技术创新校企合作联盟,推动基于技术创新的校企合作制度化、常态化。

坚持服务乡村、助推振兴战略,立足农村职教的发展前位。为现代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育苗蓄才是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繁荣乡土文化、构建“三位一体”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现代“三农”(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工作者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使命。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任务引领,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服务乡村能力提升为目标,构建并实施校本特色课程,不仅有助于学校课程建设,也有助于学生基于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培育,更有利于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结合,促使农村职业教育紧跟乡村振兴的前进步伐,立足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展前位。

立足区域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重构中职学校的发展方位。“一带一路”、优进优出、智能制造,是推动国家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战略。“选择性”地服务地方经济,是新时期重构中职学校发展方位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要加强与本区域的“海外拓展型”企业合作,以“走出去”的形式共同培养适应性技术技能人才;学校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参与产品研发,与合作企业共同努力,促进产品的“优进优出”;学校要加快专业的升级改造,使专业内涵提升与技术发展同步,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的需求更匹配。

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坚守生本发展的责任本位。圆大学之梦、行留学之路,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是新时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表现之一。学校要积极发挥中职名校开展五年制职业教育、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开展“3+4”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等政策优势,进一步拓宽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的路径;积极构建“2+X”的课程模式,切实履行学校育人的责任本位,使中职学生在两年中职“公共+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能根据自身生涯发展的需求,自由选择与高考、就业、留学、创业等相关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中职后”的成长路径走得更自主、从容、自信。

构建开放机制、加强跨界融合,提升学校教育的发展品位。打破系统间的藩篱,加快系统间信息交流、能量交换、力量交融,是提升学校教育品位的重要举措。为此,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产业与教育、教学与生产、教材与产品的融合机制,促进学生岗位任务胜任能力的提高;引入国际职教(例如德国AHK)人才培养体系和证书认定系统,构建本土职教与国际职教的融合机制,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开发与实施基于项目的STEM课程,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机制,促进学生工程设计思维、学科知识水平、生产技能水平的整体性提高。

构建联动机制、集聚教育合力,精准学校管理的发展跑位。构建教育“项目”,建立基于“项目”的部门分工联动机制,是精准学校管理的发展跑位、集聚学校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能的重要策略。学校党建要与德育联动,以党员的力量推进红色德育,以红色德育为主题为党员教师提供“对标争先”的实践平台;教务要与德育部门联动,教务部门为学生创建学科或跨学科性活动平台,德育部门为学生提供项目参与的动力;教育教学要与教育科研部门联动,教育教学部门以教改项目为抓手,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教育科研部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进行“跟紧式”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提升,有效促进教育改革与教育科研成果的“双收益”。

总而言之,农村职业教育既要凭借“三优先”之东风,提升学校服务发展之能力,更要开启“六发展”教育之新位,助推“三优先”发展之实现。

(作者系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