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规则意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3-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浙江大学幼儿园西溪分园

王珊艳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活动能为大班幼儿创造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空间,有效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人认为,自主性游戏仅仅是“玩耍游戏”,并无规则。事实上,规则是自主性游戏所固有的特征,大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过程中愿意也非常容易执行规则。鉴于此,进行大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规则意识培养的指导策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班幼儿自主性游戏的主要特征

1.每一个大班幼儿都具备均等的游戏机会

每一个大班幼儿都具备均等的游戏机会,可以确保幼儿自由选择他们想玩的游戏。避免因教师指定和安排人为地导致“玩不到想玩的游戏”或“老师让我玩的”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对大班幼儿自主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每一个自主性游戏都有一定的游戏规则

为保证大班幼儿自主性游戏顺利开展,教师必须在游戏开始前向幼儿讲清楚各个环节的规则,同时要求幼儿认真遵守规则。

3.每一个自主性游戏都具备灵活的计划

在自主性游戏中,幼儿有灵活支配和选择游戏的权利。教师需密切结合幼儿在自主性游戏过程中的表现,灵活地采取变化。

二、培养大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规则意识的指导策略

在大班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过程中,他们自愿参加、主动探索,并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伙伴间的沟通,充分展示自己。本文将根据笔者的实践和探索提出大班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规则意识培养的指导策略。

1.游戏进程中幼儿自发感悟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大班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关键期。为了保证幼儿在自主性游戏活动过程中玩得快乐,玩得有规则,将规则真正融入到大班幼儿的自主性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在自主性的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玩出各种玩法。游戏前,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玩法制订一些规则。游戏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制订和修改规则,努力让幼儿自觉遵守自己制订的规则,并对幼儿表现出的遵守规则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使大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发感悟出只有人人遵守游戏规则才可以保证自主性游戏顺利开展这一基本理念。

2.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暗示幼儿自觉遵守规则

在大班幼儿自主性游戏规则意识养成过程中,教师的体态语言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地应用眼神、手势等各种体态语言鼓励和暗示幼儿自觉遵守规则。

如在大班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自己的食指放在嘴前轻轻地来一声“嘘”,示意他们必须保持安静、不要吵闹;可以用右手食指顶在左手手掌心上,暗示幼儿暂停自己的行为;也可以轻轻地点点头、挥挥手,示意幼儿继续他们的行为等。通过这些体态语言,教师能够为幼儿带来信任、鼓励、表扬、赞赏、肯定、宽容、谅解等各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最终实现引导幼儿不抵触规则、乐意接受并自觉遵守规则的目的。

3.通过音乐和儿歌声来引导大班幼儿执行规则

在培养大班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规则意识过程中,音乐和儿歌声可以为大班幼儿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和儿歌声来引导他们更加科学有效地执行规则。

如在自主性游戏开始进行之前,教师可以播放一曲《开汽车》;在排队之前,教师可以播放《进行曲》;在游戏结束时,播放《坐下来》等,通过音乐和儿歌声来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大班幼儿执行规则。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常规要求及自主性游戏的要求编写成短小的儿歌,使大班幼儿在学儿歌的过程中,记住规则的要求。

4.通过标志图形来引导大班幼儿巩固规则

大班幼儿不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尤其是不具备较强的辨别是非能力,容易模仿坏的现象。鉴于此,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和自主性游戏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规则设计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案,将其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引导大班幼儿作出正确的行为反应。

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地板上画上行走的箭头,引导幼儿掌握行走规则;可以在玩具放置区内设置适当的标志,引导幼儿在游戏结束后能将玩具摆放整齐;可以用大大的红色叉号标记幼儿在自主性游戏活动过程中不应该出现的动作等。借助丰富多彩的标志图形,引导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熟悉规则,自觉执行规则,并不断地巩固规则。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大班幼儿自主性游戏的主要特征,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指导策略,希望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培养大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规则意识,最终促进大班幼儿健康成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