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课为途径培养学生“三力”的陶艺教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4-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江彩邦

知识和观念的更新加快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学生接受信息的习惯发生改变,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也与以往不同。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已经不是关键,如何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信息时代的陶艺课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其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以微见著”“小课堂大教学”特点的微课,是当下悄然兴起且广受欢迎的教学手段。笔者试图通过微课环境下的陶艺教学研究实践,探讨陶艺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力、学习力和审美力,并最终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微课环境下“三性一体”陶艺教材的再开发

微课环境下的陶艺学习,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微课环境下陶艺教材的再开发,注重适合性、趣味性和思维性。

1.基于微课环境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微课是一种新的课程形式,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微课教授的内容是课堂内容的补充,形式更碎片化。

陶艺微课不是单一的技法演示,或直白的主题创作示范。陶艺微课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同一个微课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局部点击观看学习。

微课开发具有递进性和多样性特征。递进性指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如从第一学段的《泥条变变变》到第三学段的《泥球超级变》,课程内容从简单的认识并掌握泥球、泥条、泥片的成型方法,到引导学生自由创作、进行泥塑创作探究。多样性指课程所涉及题材、技法丰富多样。

2.着眼学习兴趣激发,注重微课设计的生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开展陶艺微课更是如此。比如低段微课《泥片制作》教学,教师在示范泥片敲制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把手的几个动作比喻成“手掌榔头”“拇指推土机”“手指橡皮”,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强化对这几个动作的记忆。

3.着眼学生思维发展,精心设计微课内容

在微课的拍摄中,教师除了关注泥塑技法的引导,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如我在第三学段微课《泥娃娃》中,以问题“如何让泥塑娃娃更可爱”为整个视频的思考重点,通过多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以娃娃的发型、服饰及姿态为例进行制作示范,意在引发学生不断地对“如何让泥塑娃娃更可爱”进行思考。

二、实施微课环境下陶艺教学,助力学生“三力”提升

基于微课环境的陶艺教材开发,为微课环境下陶艺教学的实施打下基础。提升学生的“兴趣力、学习力、审美力”是微课环境下陶艺教学实施的着眼点,所有的教学都紧紧围绕这三个“力”的提升而进行。

1.面向全体,提升兴趣力

“未来教育模式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平等的教学方式。”在此理念的引导下,陶艺教育也应该发生转变,即关注原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化、平等的陶艺教学方式。

微课环境的陶艺教学可以借助互联网面向全体学生,让陶艺课程覆盖的人群更广。我校的陶艺课程已开展了一段时间,目前上陶艺课的主要是社团学生、俱乐部学生以及部分陶艺班级的学生,而非全体学生。很多人(包括已毕业的学生和外校学生)因为名额所限不能走进陶艺课堂,有了微课,就可以让更多对陶艺感兴趣的学生通过陶艺微课,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

2.个性创新,提升学习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无处不在的移动通信设备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求学者获取信息、简化管理和促进学习的新帮手。

陶艺微课使课程的学习更个性化。学生可以按需学习:自主定制学习进度、学习难度。上陶艺课的学生(包括社团学生、陶艺班学生),能力不同,起点也不同,无法以同一标准进行教学,这使得个性化学习意义重大。

微课环境下,学习的界限也被打破了,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也可以是在家中,可以在教师教学前发生,也可以在教师教学之后发生,这就是现代技术带来的巨大冲击。直观生动的多媒体形式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率。创设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并呈现出“线上线下”的特点,可以有效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式、个性化的学习,提高学习力。

如微课《泥片制作》,制作泥片包括运用身体工具直接创作小泥片和运用泥塑工具滚筒和擀泥杖制作大泥片。在微课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根据自身创作需求,个性选择,自主探究。

又如六年级3班举办陶艺展《陶我心扉 艺我昔年》。人人参与,小组合作表现6年校园生活的精彩片段,人物无疑是整个展览的重点。每一小组在确定创作主题后,根据自身创作需求学习微课《泥娃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人像局部创作或人物整体创作进行学习。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泥塑水平,通过微课探究人物成型方法,为泥塑创作学习提供便利,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3.以美化人,提升审美力

今日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帮助青少年发展视觉素养的重要性,在陶艺微课的实践中,我们尤其关注学生艺术素养及审美能力提升。

(1)图片欣赏,发散思维

在陶艺微课中,我们通过提供大量图片供学生欣赏,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识图能力。如《夸张的脸》中塑造各种五官时,我们在视频中放置了大量作品,这些作品从多角度、多维度表现不同的五官,有利于学生视觉积累,发散学生的思维。

(2)视频欣赏,拓宽视野

如《泥娃娃》中的拓展部分,我们通过多种材料的呈现加深学生对传统的“惠山泥人”“天津的泥人张”“凤翔泥塑”的认识,帮助他们在课程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

(3)艺术手法,增加情趣

各种艺术手法的引入,使学生对于陶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张力有了更加直观的感知。如《夸张的脸》的微课设计中注重“形”与“法”的夸张,学生运用丰富多样的泥塑语言和技法,创作出生动的富有情趣的人物形象,初步触摸到了造型艺术的本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