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课程:与自然对话 享劳作之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5-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吴英娟

一大早,桐庐县富春江幼儿园教育集团俞赵园区的种植园里就传来了孩子们的欢呼声,原来是中一班幼儿种植的蚕豆成熟了,孩子们和教师相约在这天一起采摘。面对眼前藏着蚕豆的豆荚,孩子们瞬间产生了许多个“问号”:“哇,这个豆荚这么大,里面的蚕豆肯定也很大吧?”“我这个上面有黑黑的东西,是什么呀?”……他们一边七嘴八舌地讨论,一边采摘蚕豆,很快就装满了好几个箩筐。回到教室,孩子们带着心中的疑问分组剥蚕豆,发现并分享蚕豆的小秘密。

采摘活动是俞赵园区田园系列主题课程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我们不单单是为了让孩子体验农活,而是希望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地参与、真切地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发现自然、理解自然与表达自然。”集团总园长麻允琴说,该园区位于青山脚下,被茶园所环绕,是一所名副其实的乡村幼儿园。两年多以来,该园区基于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村落的乡土资源,对田园课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让幼儿以“我是乡村小主人”的姿态去感受家乡。

为了支持幼儿在田园系列主题课程中的学习实践,该园区结合周边自然环境和俞赵村落社会人文环境,创设了能够与孩子们进行“对话”的园所环境。园区大环境展示了幼儿在课程中所生成的作品,包括绘画作品、手工作品、游戏材料等。而走廊、拐角的环境创设也处处体现了主题活动教学与环境的相互支持,如一楼长廊的“俞赵娃娃木工坊”、二楼楼道平台的“俞赵过时节”、楼梯转角平台的“动物世界”“问答树”等。

走进教室,你会发现,每个班级都拥有自己的特色区域:“稻稻小院”是对稻草的利用和艺术创作;“瓦艺坊”由古朴的建筑材料布置而成,是对瓦片的装饰和美化;“竹艺乐园”以自然物为基础,是乡村田园自然风光及人文的构想和再创作……在这些特色区域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进行创作,并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正如这次采摘蚕豆活动结束后,该园教师将蚕豆这一自然材料引入班级区域,如在中班的“益智区”增设小游戏“猜猜有几颗”,在“农家乐”区域推出了一道时令菜“葱油蚕豆”。

在教师们看来,孩子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亲自然感”能够让学习变成一种享受。“无论是田里丰收的农作物、树上结出的累累果实等可以看到的物质资源,还是‘俞赵过时节’系列田园民俗文化类的节日资源,都是孩子们乐于探究的载体。”麻允琴说。俞赵村一直有“过时节”的习俗,这里的孩子对过节的场景和庆祝方式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对此,该园区将“俞赵过时节”真实还原到孩子的游戏中,生成了美食体验的“烧烤店”“蛋糕坊”、物资交流的“跳蚤市场”、欣赏表演的“乡村大舞台”、走亲访友的“农家乐”等游戏区。同时,全园每年还会开展一次大型“农乐美食节”活动,以“过时节”的形式让孩子参与制作和售卖“冻米糖”“豆泡”“油几”等当地传统美食。“孩子们在品、玩、赏、乐的过程中获得了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的快乐体验。”她补充说,“另外,幼儿园利用斗陀螺、丢沙包、跳房子、走高跷等民间游戏,进一步丰富游戏内容、拓展游戏经验。”

随着田园系列主题课程的日渐成熟,教师们慢慢摸索出一条接地气的主题式课程活动之路——围绕“田园故事、田园探究、田园艺创、田园健康”4个方面开展主题活动,并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他们结合现有教材进行主题审议,形成了“预设主题”,如目前中班组进行的主题活动“大树和小花”,孩子们可以走进大自然进行花草写生、大树拓印画等;根据不同年段幼儿的认知形成“生成主题”,如秋季的主题活动“萝卜”,孩子们参与播种、养护、收成和萝卜美食的制作;沿循四季环境变化的契机形成“随机主题”,如大班正在开展的“笋的故事”,孩子们在家长带领下认识竹笋、亲子共同制作笋壳贴画;等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