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葆真养正”理念 老园焕发新活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9-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集美幼儿园孩子在演“嘉庚剧”

    厦门市集美幼儿园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1919年创办,现在是福建省示范性幼儿园。今年是集美学校建校110周年,100多年来,风雨沧桑,春华秋实。集美幼儿园坚持传承陈嘉庚提出的“葆真养正”理念,并在新时代,对其进行再实践、再认识,让百年老园焕发出新活力。

    总结办园经验

    形成“葆真养正”办园理念

    陈嘉庚是著名爱国华侨,厦门市集美区是他的家乡。1919年2月18日,陈嘉庚委托侨居新加坡的胞弟陈敬贤、弟媳王碧莲回家乡开办“集美幼稚园”,招收幼生102名。集美幼儿园因此成为早期中国人创办的民办幼稚园之一,也是福建省首所由华侨开办的幼儿园。

    1926年8月27日,幼稚园新校舍落成,定名为“葆真楼”。葆真楼为全园舍之统称。抗战期间,葆真楼几乎全部被炸毁,1946年12月8日修葺竣工。这次修葺,不仅改变了楼层、屋脊和圆拱顶,也重新命名了楼宇:前排主楼为“养正楼”;中排两栋,一栋为“熙春楼”,另一栋为“群乐楼”;后排一栋为“葆真堂”。20世纪50年代,集美幼稚园改称为“集美幼儿园”。

    陈嘉庚提出了“葆真养正”的幼教理念。“葆真”出自《庄子·田子方》:“缘而葆真,清而容物。”“葆”即保持,“真”即自然真性。“养正”即涵养正道,源于《易经》“蒙以养正”,意即启蒙是为了培养纯正无邪的崇高品质。

    “葆真养正”的幼教理念具体指:坚持“以儿童为本”,在尊重幼儿天性的基础上,让幼儿自主且快乐地成长,做到“葆真”;同时,重视幼儿的社会性培养,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养正”品行。

    新时代,幼儿园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在实践中不断赋予“葆真养正”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明确“以儿童为本”,尊重幼儿天性,这是其核心理念;二是明确“养正”就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注重德育,以正品行;三是“葆真养正”既落实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又落实在家庭和社区生活中;四是充分挖掘集美的教育资源,弘扬嘉庚精神,激发幼儿爱国爱乡的情感

    坚持“以儿童为本”

    尊重幼儿天性

    “以儿童为本”是“葆真养正”课程理念的硬核部分。幼儿园认为,儿童是真实的、丰富的、多样的,灵活的,原有整齐划一、固定不变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求,“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得到了更多教师的认可。

    幼儿园坚持用“儿童做了什么”来对课程进行评价。教师的行为应起到支持性的作用,但这种支持并非居高临下,而是适时帮助。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园强调让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权力还给孩子,让他们学会自主发展。比如,教师把区域创设的权力交给孩子,有的幼儿结合自己对嘉庚公园的认识,把班级创设成一个“迷你”嘉庚公园,其中有小树、小亭子、小路,还有休息区,这让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葆真养正”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园不是以固定统一的预设为前提,而是在班级课程中赋予教师自主权,允许教师依据幼儿的经验、当前兴趣和需要等,灵活地将幼儿生成的内容纳入课程,形成富有特色的班本课程。例如,集美幼儿园的“养正楼”被列为国家文物建筑。该楼在修缮时,引起大二班幼儿的关注,孩子们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养正楼要维修?”“什么是文物?”“我们周边还有什么文物?”针对幼儿对文物、对嘉庚建筑产生浓厚兴趣这一情况,大二班的教师和幼儿便以“认识文物”为线索,开展“走进嘉庚建筑”系列活动,通过带领参观嘉庚建筑、了解嘉庚建筑,满足幼儿的求知欲。

    坚持“一日活动皆课程”

    在活动中落实“葆真养正”

    “一日活动皆课程”教育理念源自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的“一日生活皆课程”,他认为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

    幼儿园转变教师“想要上什么课程”的想法,让他们“把儿童的生活过程都视为课程开展的过程”。幼儿园鼓励教师关注幼儿生活,并注重在真实生活场景中观察幼儿,捕捉教育契机。同时,教师不仅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还能在互动中读懂幼儿,在行动中支持幼儿,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促进幼儿的发展。比如,午饭后散步是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之一,散步的路线如何确定?散步掉队的孩子如何找到班级?这些问题,教师都鼓励孩子自主解决。孩子们设计了散步路线,自己在散步过程中加入活动元素,学会了自己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当“一日活动皆课程”理念转变成教师的自我认知后,教师的教育行为发生了改变,内驱力增强了,不再将课程视作单一设计的活动,而是渗透到幼儿的整体生活中。集美幼儿园的教师重视激发幼儿的劳动意识,为幼儿营造更加宽松的劳动氛围,培养幼儿主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幼儿园劳动教育不再是专门组织的劳作活动,而是发生在幼儿的生活点滴中,让孩子“见事做事”。例如,幼儿园每个班级都设有“劳动角”,放有各种工具。孩子们发现桌子脏了,会主动拿起抹布擦拭;发现地上有垃圾,会主动清扫。

    坚持开地方特色课程

    培养幼儿爱国爱乡情感

    幼儿阶段是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开始形成的时期,在这时期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极具深远意义。

    集美幼儿园位于集美学村,这里有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故居等多个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幼儿园利用纪念馆里珍藏的大量图片、文物、影像资料等,对幼儿进行爱国爱乡教育

    依托这些资源,教师制定了“进博物馆做文明人”“陈嘉庚爷爷办学”等方案,这些方案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孩子在自主探究中进行体验。比如教师提问:“陈嘉庚爷爷是大富翁,为什么要穿破旧的衣服?”“他节省下来的钱用来干什么事?”让幼儿在思考与讨论中,了解陈嘉庚简朴节约的精神与为国分忧的情怀,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幼儿园以培养活泼开朗、文明懂礼、习惯良好、品行端正的集幼娃为目标,围绕“葆真养正”理念,设计了吉祥物“小真”和“阿正”。“小真”的头为水滴状的圆形,象征着圆满纯真、容纳万物,寓意为葆有幼儿的童真及个性;“阿正”的头为正方形,代表“养正”,寓意为培养幼儿的优良习惯及品行。这两个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形象地传递了嘉庚精神。

    幼儿园还设立“嘉庚故事墙”展示嘉庚系列故事,做到图文并茂,让幼儿直观了解陈嘉庚的功绩。幼儿园充分挖掘每个角落的教育功能,体现“处处有教育”。

    幼儿园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将陈嘉庚的事迹改编成幼儿能听懂、喜欢的《陈嘉庚爷爷的故事》,并将36个故事绘制成绘本投放到班级,如小班的《美丽的集美幼儿园》《替父还债》等,中班的《嘉庚建筑与嘉庚瓦》《教子学俭》等,大班的《回国建校》《坚持创办厦大》《餐桌上的菜单》等。绘本上具体、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案,更能激发幼儿了解陈嘉庚事迹的兴趣。

    幼儿园还组织幼儿排演“嘉庚剧”,以嘉庚绘本为剧本,幼儿自行组建表演团队,在班级演出《菠萝大王》等绘本剧,深受同伴欢迎。教师搭建平台,鼓励幼儿自制门票、宣传海报等,并向全园幼儿发出邀请,在幼儿园礼堂举行展演。

    注重家校联系

    在合作中落实“葆真养正”

    在落实“葆真养正”方面,幼儿园引导家长渗入式参与,不断优化家园共育。

    首先,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定期推送信息,传递“葆真养正”理念。建立家长学习共同体,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幼教观念。针对家长中存在的对孩子教育小学化、过度培训、溺爱等问题,举行专题讲座,促进家长更新观念。幼儿园还搭建平台,引导家长做幼儿教育的研究者。教师则经常线上线下分享观察案例,引导家长学会观察读懂幼儿,做幼儿成长的示范。

    其次,让家长助教进课堂。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搭建家园沟通平台,通过请家长进课堂,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学校请来了陈嘉庚纪念馆的讲解员,以及与陈嘉庚有交往的亲朋,让他们现身说法,为幼儿讲述陈嘉庚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更多陈嘉庚事迹;邀请身为牙医的家长到幼儿园现场教孩子们刷牙、漱口,保护牙齿;请农村家长带领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种植蔬菜、认识蔬菜……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了家长的主体参与性,调动了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拓展了课堂教育空间。 

    在家园共育过程中,幼儿园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体验“葆有童真、养以正气”课程,并开展系列亲子教育活动。比如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教师组织幼儿围绕“我长大了,我能行”的主题,开展祖辈讲座、“我为爷爷奶奶捶捶背”、“飞进敬老院的小喜鹊”等系列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幼儿深化了与祖辈的情感,并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他们的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