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能级实验室优势 再造钢铁产业新态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0-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进一步彰显了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高度重视。发挥高能级实验室优势,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是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推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更好结合的有力举措。

    河北省钢铁实验室是依托华北理工大学建设的省实验室。借助华北理工大学在钢铁产业上下游完整的学科优势,实验室具备高能级科技实力,发挥“三位一体”平台支撑作用,以教育发展促进科技攻坚和人才汇聚,以科技创新提升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人才优势推动科技提升和教育发展,实现成果、人才“双产出”,形成钢铁产业教育、科技、人才同向同行、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教育作为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坚的动力源

    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中,教育是实施主体,从教育层面培养人、锻炼人,要以“淬炼钢筋铁骨,铸锻钢铁脊梁”的钢铁意志塑造新时代钢铁人才。

    立德树人,强化钢铁专业学生培养。华北理工大学因矿冶而生、依钢铁前行,河北省钢铁实验室凝聚学校钢铁精神、钢铁品质和钢铁校魂,形成实验室钢铁文化精髓,将家国情怀、职业自豪和责任担当融入育人全过程,挖掘钢铁课程思政元素,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造就具有“钢筋铁骨、钢铁脊梁”的时代新人。实验室以本硕博各层次人才培养为主线,创新教育模式,精准聚焦钢铁上下游行业绿色、智能、高端转型升级需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增加碳足迹管理、智能分析、先进绿色制造工艺、低碳材料研发、碳交易等相关课程和实训环节,整体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和素养。实验室重点建设钢铁上下游产业学院,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重构培养目标,打通“基础研究—中试孵化—产业化”的创新链条,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锻造尖兵,强化钢铁科技工作者培养。实验室以钢铁企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储备需求为导向,围绕“钢铁制造流程优化与绿色化、智能化”等8个研究方向,搭建了由8位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实验室实行省外院士、省内权威专家双首席科学家制,充分发挥高水平科技领军专家力量,以项目团队为载体,提升育人内涵,逐渐形成年龄、层次分布合理的一流钢铁研发团队,服务钢铁产业科技创新,成为攻克高质量发展“卡脖子”技术和“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的低碳钢铁研发生力军。

    将科技作为提升教育水平和人才质量的催化剂

    作为高能级科技创新研发平台,河北省钢铁实验室以破解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和瓶颈为目标,研发项目涉及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乃至颠覆性科技攻关任务。实验室从平台支撑和人才促进两方面实现科技与教育同频共振、相辅相成。

    平台支撑,强化高素质人才培养。实验室一方面为钢铁上下游学科,包括矿业、冶金、化工、材料、能源等科技攻关以及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科研设备条件,开放、共享的一流研发平台,帮助师生拓宽科研视野、提升科研素养;另一方面为解决企业生产实践难题,通过相关基础研究以及应用研究有效提升参与研发师生和科技工作者的工程素养,进一步提高其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实验室集聚国内钢铁产业上下游战略人才,以研究生联培、导师团队联合、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等方式,指导青年教师联合攻关,发挥自身科研专长反哺人才培养,着力锻造未来钢铁产业创新和领军人才。

    筑巢引凤,强化高水平人才聚集。高校是国家优秀人才的主要培养地和汇集地,河北省钢铁实验室作为一流人才蓄水池,自觉承担起全方位培养、引进和用好一流人才的时代重任。实验室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把各方优秀人才汇聚到高质量发展中来,开辟引才“快车道”,打造聚才“新磁场”。学校出台《华北理工大学学术副校长学术副院长引智计划实施办法》,进一步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建立专业人才共享机制。高层次人才的不断加入,有力地引领了学科发展上高度、上水平。实验室带领人才队伍聚焦国家高质量发展关键、重大、核心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和办学水平。与此同时,实验室还不断完善研究生、博士后、青年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着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让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当主角。

    将人才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助推器

    解决钢铁产业绿色、智能、高端转型急需的“卡脖子”难题,需要既熟悉冶金原理,又深谙智能分析策略、懂得碳足迹管理、具有现代化绿色生产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河北省钢铁实验室融合钢铁产业上下游相关学科学术力量,发挥学科交叉优势,锻造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激发活力,强化钢铁科学研究。实验室坚持交叉融合、开放协同,探索实行科研团队矩阵化管理模式,采取突破学科界限的“大兵团作战”方式,推进科研队伍、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高效融合。围绕河北钢铁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需求,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重点在汽车用钢全生命周期绿色智造、航空航天高温结构材料系列产品研发与性能提升、钒钛磁铁矿冶金渣高效提钛等技术领域,实现多学科团队优势交叉互补,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产出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

    集聚力量,强化钢铁教师队伍。实验室坚持锤炼一支过硬的钢铁队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由实验室全部教师组成的改革创新专业教师团队积极承担教学、科研与管理职责,以绩效管理为手段,确保职责落实到人。实验室校外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室鼓励校内外教师发挥专长开发特色实验项目、建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与钢铁特色教学资源,实验室设立钢铁高质量人才培养专项,鼓励相关领域教师从相关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项目建设、资源建设,以及实践能力培养、工程素养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积累经验、付诸实践。

    钢铁工业是国家制造业的基础,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河北省钢铁实验室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化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路径,再造钢铁产业上下游全流程学科发展新态势,以钢铁的精神意志,筑基钢铁教育、攻坚钢铁科技、造就钢铁人才、发展钢铁事业,为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贡献力量。

    (作者系华北理工大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