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书屋点亮留守儿童的希望之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湖北省罗田县三里畈镇,一座房屋门口挂着一幅“今日宜读书”的毛笔书法,其由村里的留守儿童书写,稚嫩中透着童趣。屋内,孩子们围在一起制作手工灯笼。今年暑假以来,从大别山脚下发端,这样的书屋从无到有,在湖北渐次铺开。这里的许多学生,曾经是“掉进手机里的孩子”。这一变化背后,是一场关于乡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情况的调研与破题之旅。

    立足乡村孩子全面健康成长之路,多方协力共同发起一场乡村教育实验,一间间“乡村希望书屋”在田野上生长出来,虽刚破土而出,却让人对乡村教育的巨大生长空间充满期待。一项问卷调查显示,看短视频和玩游戏是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的上网娱乐方式,67.3%的家长反映孩子出现了手机沉迷趋势,21.3%的家长认为孩子“已严重沉迷手机”。沉迷手机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导致户外活动变少,从而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沉迷电子游戏就像一面无形的空气墙,把孩子对生活的激情隔在了远方。课堂上有老师管教,假期回到家中的留守儿童往往处于一种空白地带——在隔代寄养模式下,无法跨越“数字鸿沟”的乡村老人,面对孙辈沉迷手机通常无可奈何、束手无策。

    破解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顽疾,关键要在手机屏幕之外,为他们找到更加广阔的空间,而“乡村希望书屋”显然是一种积极尝试和有益探索。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角力中,只有增强现实世界的吸引力,才能让留守儿童从虚拟世界中抽身出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实的生活之中。而利用乡村闲置房屋打造“乡村希望书屋”,让留守儿童不仅假期有地方可去,还有条件开展文体活动。志愿者的参与,有效解决了寒暑假及周末农村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无人管、无人教、无人陪的问题,为解决手机沉迷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假期时光变得丰富多彩,当现实生活变得生动有趣,留守儿童自然会减少接触手机的时间。点亮留守孩子的希望之灯,重新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读书的价值认同,“乡村希望书屋”饱含善意与温暖。

    如今,建构儿童友好型社会,营造有助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已成为一道公共考题。破解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问题,不仅需要公共部门、村庄、社区的“制度补血”,也离不开在职教师、退休教师、爱心人士等的参与。无论是给窗户安装防盗网,还是讲解安全知识,抑或带领孩子们体验非遗项目,“乡村希望书屋”不仅让留守儿童增长了知识技能、开阔了视野,也丰盈了他们的精神家园,在无形之中起到了春风化雨的育人功能。

    “乡村希望书屋”不仅让留守儿童从中受益,也为出门在外的家长们分忧解难,真正做到了“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应老百姓所需”,得到了广泛的肯定与认同。“乡村希望书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陪伴,当留守儿童得到有爱、有温度的陪伴,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就会不断下降。更为关键的是,“乡村希望书屋”点燃了乡村教育的火把,照亮了更多农家子弟前进的道路。

    每一个书屋,都是一堆火。“乡村希望书屋”散发出来的光芒,不仅让人温暖,也让人踏实,更让留守儿童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与憧憬。“乡村希望书屋”本质上是完善和优化公共服务,让留守儿童有机会享受更有品质的陪伴,接受更有营养的“精神滋养”,从而阳光自信、从容不迫地走向未来。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