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办学“朋友圈” 赋能乡村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筹措资金6700万元,引入“国字号”名优校长6人,跟岗培训教师500余人,6所“试点学校”的办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全面补强,27项省级以上重点课题结题,180余篇论文被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山东省滨州市在政府主导下,科学整合社会力量,集中力量破解边远乡镇基础教育薄弱堵点,教育发展实现了多方共赢。

    党建引领,凝聚教育“向心力”

    滨州北海开发区马山子镇地处山东最北端,毗邻渤海湾,盐碱地貌特征突出,是教育欠发达地区。2020年,魏桥创业集团铝锭产业项目引进北海开发区,职工子女占到了全区在校生总数的近20%,提升教学质量的呼声越发强烈,企业为此成立了魏桥国科教育集团,划拨专项资金扶持基础教育

    2021年,在政府牵头主导下,多方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提升办学质量”的共识,将北海开发区的两所中小学吸收为试点校,列出了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路线图”。

    为充分实现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魏桥国科教育集团引进一批“国字号”高端教育人才和高端教学骨干,选准配强党组织书记,确保教育改革试点学校高质量开展党性教育

    “这次改革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更看到了盼头!”北海经济开发区第一实验学校五年级级部主任刁珊珊告诉笔者。“先进地区的经验让学校明白了差距,科学政策方针让我们更有干劲,学生成绩的进步让我们的信心更足了!”北海经济开发区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梁峰表示。

    攥指成拳,补上薄弱“欠账”

    针对边远地区乡村教育底子薄弱的实际,滨州市始终秉持“政府保存量,社会资源促增量”的发展理念,筹措专项资金解决校园基础设施陈旧、教学条件简陋等“基础难题”。

    魏桥国科教育集团理事长、总校长郑旭东表示,集团始终秉承“公益办学的先行者,优质教育的引领者,教育生态的建设者”理念,认真贯彻“公益助学”使命,探索形成动态引进、校内调剂的良性流动循环机制。

    “学校最开始连食堂都没有,孩子们每到中午只能吃小饭桌,哪个家长不心疼呢?”郑旭东动情地说。为此,魏桥国科教育集团注入专门资金,致力于随时解决教学过程中附带出现的各类“生活难题”。

    如今,昔日荒凉的盐碱滩上,多媒体教室、供暖系统、线上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每年1000万元的绩效奖励、100万元的集中轮训保障,更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改革东风利好。

    理论升级,焕发教师新活力

    改革之路,理念先行。

    秉承“放管服”政策的东风,滨州市以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试点项目为契机,聚焦“理念突破、共同提升”导向,作出了一系列积极探索。魏桥国科教育集团将试点校510名教职工的素养提升作为“基础工程”,对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等国家平台,推动天津、深圳等地域的先进教学理念与改革“试验校”实现常态化对接。

    “只有不断实现知识的更新换代,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采访中,滨州北海中学数学组长刘金奎说。今年,魏桥国科教育集团聘请了全国知名校长,开始了“每周研讨,每月交流,每年考评”的改革探索,刘金奎主动认领了数学改革试点任务,很快成为受益者之一。“现在班上的平均分提高了近20分,孩子们学习的自信心明显提升。”刘金奎说。

    在全市6所试点校,像刘金奎这样因此受益的教师还有很多。政府主导的办学“朋友圈”不断扩大,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扶持的保障,更有与先进地区无缝对接的教学理念。改革过程中衍生的干部跟岗、骨干轮岗、全员培训等机制,推动了滨州边远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模式,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有益参考。不断改进优化乡村教育资源和学校管理机制,我们依然在路上!”滨州市教育局局长李美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