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驱动 耕心种德 臻于“朴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悠悠采菱河,巍巍白塔情。孕育于白塔塘桥、古运河边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感受着江南水乡的灵动与婉约,独守着塘桥老街的宁静与悠远,走过了百年。

    南塘桥小学始建于1911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首任校长曹寿青怀揣着“德容天下,情系桑梓”的思乡情怀,筚路蓝缕,甘作人梯,愿为渡桥,走出了一条“耕心种德”的百年兴校之路。百年斗转星移,如今,学校在党的领导下,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以“耕心种德”为校训,耕耘心田,培育善行,创新实施“朴真”教育,臻于“朴真”。教师以德言传身教,学生以德筑基强智,学校以德逐梦强国。

    赓续“朴真”理念

    “耕心种德”这一校训是学校追溯百年历史文化后的应然选择。塘桥自古即保留了“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乡民们都认为耕种可以丰五谷,读书可以知礼仪,唯读唯耕,既要学谋生,也要学做人。简单淳朴的民风,养育了率真、直爽、敢做敢拼的塘桥人。“朴真”教育,臻于“朴真”也由此应运而生。

    “朴”是未经人手加工过的原始状态,自然而然谓之“朴”,也可理解为朴素、朴实;“真”是天然、自然,也可理解为真实、真情;“臻”是趋于,达到。臻于“朴真”,这是一个不断自我抵达、自我成就的过程。教师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要严谨扎实,一丝不苟地干事情。学生要求得真理,获取真知,学会做真人,练就真才,万事讲认真。学校要追求真教育,在引导学生“求真”的过程中“求善”“求美”,达到真、善、美的统一。臻于“朴真”是建立在耕心种德行动之上的终极目标,更是塘小人的一种生活基调,应融入每个塘小人的血脉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打造“朴真”课堂

    “朴真”课堂强调真实、朴实、扎实,以“朴真”为核心,确定课堂评价的标准,即真参与、真小结、真合作、真生成、真思考。根据这五个标准制定具体的《南塘桥小学课堂教学考核评价细则》,特别关注三点:第一是学生的参与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差异发展;第二是学习的自主度,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第三是教师执行教案的能力,是否能顺势而教,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进行课后的研究性学习。

    建设“朴真”课程

    “朴真”课程注重拓展、融合、多样,主要体现在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延时选修课程三方面。

    架构“一体双级三维五类N门”的课程体系,在基础课程之上,建立拓展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评价制度,开发实施必修(求真、向善)课程和选修(尚美)课程。利用课后延时开展选修课程,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展示舞台,使课程真正成就每一个生命,让他们绽放美好的色彩。

    培育“朴真”学子

    “朴真”学子培养目标是公正诚朴、勇于实践、善于探究,主要体现在德育模式、文化特色、评价机制三方面。

    “三全四维”全息德育模式,促进学生品格的全面提升,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根据学校“公正诚朴”“勇于实践”“善于探究”的育人目标和“朴真”的文化特色,把学校的风筝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制定出“七彩风筝章”具体评价标准,设计“诚实守信章(红)”“文明礼仪章(橙)”“自主求真章(黄)”“实践探索章(绿)”“勤劳俭朴章(青)”“运动健美章(蓝)”“艺术创新章(紫)”,实行学生“品格银行”制度,从“风筝印”到“风筝章”的储蓄再到每月“筝章小达人”的评选以及学期末“十佳朴真少年”的总评选,让学生们的每一个成长足迹都清晰可见。

    培养“朴真”教师

    “朴真”教师要身正达人、善教乐成,主要体现在“求真”“探真”“本真”三层培养模式上。

    遵循实际需求原则、多级培养原则、整体提升原则,把全体教师分为“求真”“探真”“本真”三个组,引导和激励各层次教师树立终身学习、不断发展的职业意识,搭建一个开放、高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具体包括针对学校骨干教师的“朴真大课堂”,针对全体教师的“朴真沙龙秀”以及针对入职五年内新教师的“朴真训练营”,通过学习培训制、以赛促练制、导师引领制、量身定制制,促进教师专业而自信地成长。

    “朴真”是学校百年文化的传承与赓续,是先辈们励精图治、不断进取,在岁月长河中沉淀的丰厚宝藏。“耕心种德”,臻于“朴真”,如今的塘小人用实际行动展示着飒爽英姿,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吴亚娟 陆静)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