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支撑 协同赋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成都大学作为省、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因城而生,因城而盛。面对“健康中国”“健康城市”的时代新命题,学校坚定实施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国际化战略和数字化战略,不断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近年来,学校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以“人民生命健康”为首要任务,以服务大健康产业全链条为核心,聚焦区域健康发展需求,培养大健康背景下具有思想向心力、岗位胜任力、科技创新力、服务区域健康发展的应用创新型医疗卫生人才。

    以“四个精神”为思想引领,培育学生思想向心力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医学教育改革,通过弘扬列车精神、名医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四个精神”,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情怀,提升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医德高尚的人民健康守护者。

    弘扬列车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健康列车作为“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育人品牌,运行8年中,500余名医学生志愿者踏上学校开往凉山、贵州等偏远地区的健康列车,宣讲、传播、传递健康关爱,受益群众数万人次,为乡村振兴贡献医学生的力量,被多家权威媒体宣传报道,打造的“1+10+10”“微医生”名片,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不同健康需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为民情怀。

    弘扬名医精神,传承百年文化。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120多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学院党委以发布名医榜、开展名医宣讲活动、展播名医访谈视频等为载体,更加坚定了医学生从医的初心和使命。

    弘扬抗疫精神,勇担使命责任。积极探索临床实践中的思政教育,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临床实践,2022年8月获批国家教育部门、国家卫生健康部门联合设立的“抗击疫情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并积极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实验室,通过“医+文”新医科的建设,塑造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多名校友获得四川青年五四奖章、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等。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培育医者仁心。学校长期定点帮扶甘孜州石渠县和阿坝州九寨沟县,师生多次深入当地开展义诊巡诊活动,通过举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先进事迹报告会,以榜样力量激发学生树立专业精神和仁爱精神。1名优秀校友因长期参与涉藏地区医疗工作,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4名医学生分别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四川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

    学科、专业、平台、课程多元支撑,夯实岗位胜任力

    聚焦新医科建设,围绕全生命周期,打造全要素“大健康”学科体系。学校学科专业齐全,设有10个学科门类、72个专业,现有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托生物医药、智慧康养、食品安全、健康传播、运动体育五大健康学科专业群,以医学专业课程为“中枢”,以健康课程为“神经元”,以“医工文理”为“神经”,通过“方案共拟、教师共教、学科共建、资源共享、科研共创”,构建非线性学习融会贯通的网状的大交叉知识新体系,构建了全要素“大健康”知识结构,满足医学人才知识体系与多元化、多层次、全周期“大健康”服务的需求。

    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相融合,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合作,按照国家对于数字化教育的要求打造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中心;与学校机械工程学院联合打造骨科机器人研究中心,在骨科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的研究方面取得较大成果。搭建“课堂—虚拟—临床”的传承创新大融合的螺旋式医术提升新场景,培植高强的临床胜任力,夯实培养学生“医术精湛”的实践平台。

    成都大学在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有9个学科上榜,上榜总数位居四川省前五位。在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临床与健康学科在全球排名第801—1000位,位居国内省属地方高校前列。

    构建“一体三贯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育科技创新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成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色亮点之一。学校持续推进“四创融合”建设和“创赛一体”新机制,找准学生“双创”项目质量提升的关键点,打造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的“金钥匙”。学校现为国家众创空间、“中国百家特色空间”、位居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第93位的高校。

    一是针对医学生构建“一体三贯通”的“双创”教育模式。始终坚持“双创”教育与医学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将“双创”教育与学校育人融通,将“双创”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聚焦学生“双创”核心思维与能力培养,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和环节与医学行业或岗位需求要素有机对接,实现“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中教育过程、教育场景、教育评价“三贯通”。

    二是打造“一干多链”的医学“双创”课程。“一干”指以在医学真实场景中发现的问题为主干,以联系实际的医学“双创”项目为载体,建立了来自学校的“双创”导师、医疗机构的临床导师和企业的创业导师三支队伍,创设一系列“双创”课程群,包括“双创”理论、创意训练营、竞赛实训、创业模拟等,从医学问题的发现、学术启蒙、学术训练、“双创”认知、创意产生、创意判断、创意实验到模拟创业、真实创业等进行链条式培养,不断提升医学生的科技创新力。

    通过“思创、专创、科创、产创”“四创融合”的培养,成都大学医学生的“双创”主动性日趋增强,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项140余项。医学生考研录取率逐年上升,2023届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录取率达到了46.7%,为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悉尼大学等院校输送了人才。

    (万君 杨滢 刘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