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可持续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工程师肩负着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使命,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取决于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迎来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性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11月16日,在2023年世界工程教育大会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发出倡议,信息化时代产业发展需要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人才。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体系。本科教育方面,共设有265种工科专业,占本科专业种数的33.5%;研究生教育方面,共有工学门类博士学位授权点1896个,占博士学位授权点总数的40.2%;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4562个,占硕士学位授权点总数的31.6%。职业教育方面,共有6625所职业学校开设制造类专业,占全部职业学校的72.6%。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工程教育该如何顺应时势升级转型?在2023年世界工程教育大会上,专家学者齐聚宁波,对工程教育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深入探讨。

    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培育卓越人才

    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势如何?工程教育该往何处去?这些问题引发了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龚克的深刻思考。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两方面转型。”龚克表示,一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生产力驱动的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二是人类可持续的生存发展所牵动的可持续转型,两个转型交织在一起,形成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双重转型。

    本次大会以“发扬潜力 赋能未来:聚焦毕业生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为主题,围绕工程支持可持续发展、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和工程师质量新标准等重大话题展开探讨。

    “这个主题的设定意在回应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理解和落实,回应工程在世界社会和自然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背景下如何适应和支撑,回应工程教育如何变革才能满足新时代、新形势对工程人才的需求。”认证协会监事长、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袁驷说。

    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深化改革,突破学科束缚,探索范式创新。”龚克说,如今,工程教育由以技术为中心转向以人的素质养成为中心,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沉浸于实际环境,从以专业学科为界限转向以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为中心。

    未来的工程教育变革方向在哪?吴岩指出四点核心,包括持续优化工程领域学科专业布局、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新范式、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生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建分享的新时代。”吴岩指出,要用好交叉融合这个“催化剂”,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壁垒,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探索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动工程教育从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局部调整转向系统变革,汇聚学科优势、贯通学科内容,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和综合集成的能力。

    推动工程科技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

    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中的话引人深思,“我们面临着一个生存的选择,继续走不可持续道路,还是彻底改变路线”。

    “可持续发展”正成为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关键词。

    在工程、设计和建筑以及学术界耕耘多年的国际工程联盟主席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回忆起一个在澳大利亚发生过的工程案例:那是一处在澳洲修建的雪山融水大坝,当初,工程师只考虑到实用性,注重水利影响,却忽视了生态问题,以致多年后产生了土地盐碱化问题,对生态造成巨大影响。

    这件事情也让她对“可持续发展”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同时,这也是学术界、工程界达成的共识。

    “新加坡不久前的大暴雨,让街道变成河流,为居民带来了巨大的不便。”目睹了这一切,新加坡工程师学会主席钟德旋(Dalson Chung)深刻认识到,必须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工程教育和工程建设的考核目标。

    目前,国内高校也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纳入课程教学。比如,西南交通大学课程设计考虑社会关切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标SDG,引导学生围绕“运动与健康”将体育学科与工程学科结合,设计出“以人为本”的运动软硬件产品。昆明理工大学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构建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专业,将SDG深化落实。

    工程改变世界,科技创造未来。

    “工程技术对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清洁水、清洁能源、韧性基础设施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都至关重要。”中国科协党组成员罗晖表示,这些目标的实现和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工程技术创新,需要全球工程界勇担时代重任,加快推动工程技术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中国工程界为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推动全球合作,携手应对挑战

    当下,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生态退化、国家间发展不均衡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表示,本次活动对我们正在开展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提供了新思路和借鉴。助推形成我国工程教育的新理念、新标准和新做法,对推进新型工业化,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有关指示具有重大意义。

    专业认证工作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体检”,是推动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重要指标,对教育发展起着“指挥棒”的重要作用。

    本次活动搭建了覆盖全球两大主要互认体系,建立横跨亚太、欧洲、非洲和东盟的全球工程与工程教育界交流平台,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为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工程教育治理提供平台和支撑。

    “经与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主席多次协商,就下一步加强与欧洲工程界合作,加入欧洲认证互认网络(Eur-Ace体系)、推进工科教师胜任力评价等与欧方达成了初步共识。”王树国称,这为推动我国工程教育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新动能”“新平台”。

    《华盛顿协议》主席陆凯生(Kai Sang Lock)曾多次表示,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已经多年,作为工程和工程教育大国,期待中国在推动国际工程联盟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参与国际治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着眼未来,我们愿与世界各国工程师组织加强沟通交流,架设工程领域科技合作桥梁,以科学探索世界、以技术改造世界、用工程造福人类,为工程界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持,为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公平、可持续与和平的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罗晖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