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学习”同样不能缺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杨琳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

    新闻回放

    你愿不愿意通过校园联谊的方式,认识新朋友?北京某高校多次策划的校园联谊活动,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甚至要靠“抢”才能拿到入场名额。当代大学生的交友方式多样,会因课业而相识、因共同的兴趣而相聚,也会主动参加校园联谊。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很包容,既享受自然而然的发展,也无惧主动表达。

    主持人语

    相较于虚拟社交带来的“不确定”和“弱关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转变“数字原住民”的身份,主动回到“面对面”的真实互动中,体悟爱的“魔法”,探寻爱的真谛。一堂爆火的“恋爱心理学”课、一个得来不易的校园联谊名额……高校这股扑面而来的“新式”社交风潮既是一场现代大学生对“爱”的发声练习,也反映出高校愈发注重学生情感培育的新趋向。现代大学生该树立怎样的恋爱观、社交观?现代大学怎样给予学生“爱的教育”?以下三名学子所分享的见解,给我们以启发。

    青年说

    与“快流动”“低情感”的标签相悖,大学生似乎正在用行动证明“主动求索社交法则”“勇于为爱出击”才是年轻一代崇尚的气质与底色。

    大学生情感人格的形塑,离不开正确的价值导向。“爱”的能力也并非天生拥有,而是需要后天的学习,尤其是对于尚处情感懵懂、又憧憬爱情的大学生群体而言,高校担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社交观、恋爱观的教育使命。因此,切实关注学生的情感意识发展和社交需求十分必要。

    爱的价值观确立,重在高校的积极组织与正确指引。走近学生、聆听学生的心声是情感培育的枢纽,应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设多类情感心理讲授、搭建情感咨询校园平台。积极带领学生参与“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实践是引导落地的关键,高校应主动打造一个可供情感习得、助力情感沟通的公共社交空间,让大学生得以在正确的价值圈中增长社交技能,在“爱”的理论指引下树立健康情感观念。

    探寻爱的真谛,需要大学生敢于突破自我藩篱,在实践中前行。有时候,美好的关系也会变得一团漆黑,“心态”则是打开心窗的钥匙。含蓄者,应主动跨越,若没有临近,怎可能出现化解的契机;胆怯者,要勇敢说不,关系的平等是相处的基本前提;急切者,需专注自己,羽翼丰满之时自引目光。既不盲目追求,也不操之过急,爱得张弛有度,才是理想的相处之道。

    总之,无论是爱的价值引导还是探索爱的实践,其价值远不止于打破孤寂和满足身心,更重要的是化“爱”的能量为自我社会价值完善的动力。爱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它会推动情感关系的建立变成两颗惺惺相惜的繁星,因光芒所引,为靠近而明亮;爱是关心、尊重、包容和责任心汇聚的符号,它标志着双方在明晰自我、理解他者的过程中相互成就、共同成长;最后,爱是融入社会和“爱他人”的源泉,它教会大学生为人真诚与勇敢,秉承爱的信念、秉持爱的能力,才能踏上理想生活的阶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