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国家兴 教育强则国家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大胆创新,改进结果评价。通过“活字印刷”式组合评价,形成不唯排名、不计算唯一总分的“成长画像”和“诊断报告”,学校可根据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评奖评优、学校特色育人项目选拔等不同培育需求,对“德智体美劳+特色”六部分的成长值赋权求和或设置选拔准入门槛。通过完善评价结果运用,实现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各美其美、成才有道。

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

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党总支书记 陈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身为新时期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是需时刻谨记的重要使命。

    当前,艺术教育正处于历史上最大的机遇期,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接受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工匠,而是要培养学生捕捉新知识、创造新艺术的能力。因此,教师们面临着更新艺术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和能力的挑战,教师的职业道德变得越来越重要。艺术教育者对学生不仅仅是传道授业,其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艺术教育的改革,就是要建立全面的整体素质教育机制,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多年来,中央音乐学院全体教职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想,始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标准要求自己,中央音乐学院演奏人才辈出,吸引了许多世界知名音乐家来我院交流、访问。同时,学校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立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并积极引进中青年专业教师人才,多次举办各类国际音乐比赛,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艺术才能的平台,为国内外培养了大量高精尖的独奏、乐队演奏员。2017年,学校正式对外招聘国内外优秀音乐人才,组建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以包容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各地的优秀音乐家,进一步扩大中央音乐学院在世界音乐院校中的影响力。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每位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当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艺术引领社会风尚。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艺术教育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工作中。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当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为师者,必先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真抓实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祖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贡献力量。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培育基础教育优秀师资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 严蔚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师范大学一头连着基础教育基点,一头连着高等教育龙头,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特殊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下,有限资源如何支撑更大作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应是办学的明智选择。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学校应在以下方面有大担当、大作为。

    第一,办好师范教育。这是由学校的办学性质决定的。办好师范教育,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造就优秀教师,是党和国家赋予师范大学的第一职责。近年来,东北师大着力在培养创新型卓越教师方面持续探索,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师资。为此,学校提出了“创造的教育”理念,打造数百门“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培养创造力指向的优秀教师。

    第二,对接国家战略。这是由学校“双一流”高校的层次定位决定的。“双一流”建设由国家主导,体现国家意志,应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向同行。学校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双一流”学科。未来,学校要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凝练重大选题,构筑重大平台,着力提升承担国家重大任务、解决重大难题的能力。

    第三,服务东北振兴。这是由学校所处的办学区位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考察东北,再次部署东北振兴,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中共中央政治局最近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对东北高校办学支持力度”。作为地处东北地区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学科和文化优势,切实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当作学校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建设教育强国,对于高校而言,最根本的就是做好定位:不能只考虑能做什么的技术判断,更要考虑应做什么的价值判断。办好师范教育,真正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优秀师资;对接国家战略,真正把“双一流”学科做优做强;服务东北振兴,真正找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结合点并持续发力,这应是今后一段时间学校办学的核心价值,是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

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良好生态

长安大学校长助理 杜强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强国建设的主要力量。高校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良好生态,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努力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高校党委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发挥学校党委在人才工作中谋划大局、把握方向、解决问题的作用,强化服务国家战略导向,加强人才体系顶层设计。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

    二是全面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要牢固树立“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理念,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特别是要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用好国家各类人才政策,健全人才“引育留用”闭环链条,在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贴心留才等方面分类施策,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

    三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高校要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强化品德、能力和业绩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唯帽子的倾向,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要大力推进下放用人主体自主权,打破人才工作机制壁垒,为人才发展“放权、松绑、赋能”。重视科研试错的探索价值,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机制。强化分类评价,完善符合国际通行标准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完善人才队伍发展支持体系,深化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改革,完善多元分类职称评审标准,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营造优良的人才发展环境。高校要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着力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大力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形成诚实守信、追求真理的良好学术生态。加强人才服务保障,在资源配置、科研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更多自主权,着力解决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人才创新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秉持科学精神 勇于攻坚克难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 马凯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工业母机”,建设教育强国离不开教育科学研究。可追溯至1943年延安时期中央研究院教育研究室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以服务国家战略和教育科学决策为宗旨,一代代教育科研工作者秉持科学精神,立足中国大地、融通中外,为革命和建设年代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不忘传统、初心与使命,完成资源优化整合,重组成立20个研究所,充分发挥组织和人才优势,开展有组织科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研制发布教育强国指数、数字教育发展指数。在人工智能时代,积极开展教育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努力为教育科学发展和科学决策贡献智慧,争做教育科研战线排头兵。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泛咨询,形成《中国教育学论纲》,积极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