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看见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年度盘点·2023读书报告

   从2022年暑期开始创办“给老师的读书会”,以推动教师阅读为抓手,带动学校整体阅读氛围的形成和完善,辐射和影响全民阅读。我非常荣幸成为“给老师的读书会”第一位领读者,也让我的阅读关注点从个人阅读转向群体共读。

    原来以为这是一项阶段性的任务,完成之后就可以结束了,没想到参与共读的教师们热情非常高涨,迫切希望将这样的共读活动持续开展下去。我被教师们渴望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深深感动,感觉有责任、有义务和大家一道共读、一起成长,于是,我的生活又增添了一份新的色彩——团队共读,我的角色中又多了一个新称谓——领读者。

    为教师构建阅读图谱

    由我领读的“给老师的读书会”,每一期的阅读活动都能吸引全国各地上千名教师参与其中,他们的学科背景不同,来自不同学段,成员中还有关注教育发展的其他行业的工作者。将这些人组织起来,选择大家都能够认同、都愿意阅读的一本书一起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不能太偏向某一个学科,又不能太聚焦于某一知识或技术,还要让大家学有所获,这是需要反复策划、精心构思的。

    根据共读伙伴的特点,在2023年的共读活动中,我们将阅读的重点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面向教育未来的阅读。我们都说教育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新时代的高质量教育应该有怎样的样貌,在课堂中又会有怎样的体现?我们为此选择了戴维·珀金斯的《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李政涛的《活在课堂里》两本著作,引领读者展望未来,找寻变革之路。二是聚焦当下实际的阅读。让学生在校园和家庭里过好每一天,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所喜爱,有什么具体的策略和方法?我们为此阅读大村滨的《教学这件事》、万玮的《家长有远见,孩子有格局》等书籍,从书中找寻教育教学的智慧。三是直击教育本质的阅读。教育的现象是纷繁复杂的,教师最需要提升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该怎样拨开复杂教育现象的迷雾,把握教育的本质特征呢?我们为此引领大家共读倪闽景的《学习的进化》、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的情调》等著作,让读者体验“云开雾散”的喜悦。四是关注教师心灵的阅读。我们正处于教育变革的关键时期,各种改革的任务、各种探索的实践接踵而至,让教师目不暇接;多元化时代学生思想的复杂性、新技术日新月异般融入教育,也让教师手脚忙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教师?我们一起共读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在阅读中提升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从中获得前行的力量。

    为共读拓展丰富资源

    阅读是一项费心费脑的活动。在共读活动期间,需要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并将自己的心得感悟用文字书写表达出来,对每天已经忙得不亦乐乎的教师来说,确实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活动。

    怎样激发教师们的阅读兴趣,让大家踊跃参与到共读活动之中呢?在2023年的共读活动中,我们做了几个方面的尝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和相关的阅读组织联袂举办相关活动,共享阅读资源。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民进上海市委员会指导,民进上海市委基础教育专委会、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共同主办的“教师享读会”,就是“给老师的读书会”重点合作的组织之一。每一季的共读活动,两个读书会都共同举办,“教师享读会”每一季的线下开场讲座、专家资源等都与“给老师的读书会”共享,活动组织的核心团队也是双方共同协作、不分你我,合力助推每一季读书活动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相关出版社也组织编辑、专家参与到我们的共读活动中,通过担任领读助理,共享出版社的阅读资源、共读平台等助力阅读活动的开展。

    二是邀请作者、相关专家等参与到共读活动之中,让读者和作者、读者与专家直接对话,碰撞思想的火花。倪闽景馆长、万玮校长、李政涛教授等作者先后给教师们作开场讲座或总结报告,每一次报告的线上直播,均吸引全国各地上万读者观看,现场互动过程中的你问我答,精彩纷呈。在共读活动期间,这些作者还通过视频、现场连线等方式参加共读伙伴的交流分享会,针对大家阅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让大家直呼过瘾。

    作为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方华老师也受邀参加共读活动,他不仅带领大家一起共读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还邀请了本书的译者吴国珍教授分享对这本书、对教师阅读的感悟和体验,同时还组织自己的团队共同参与阅读活动,其中程磊老师表现得尤为出色,在幕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教师们的普遍称赞。

    三是建设教师阅读平台,让教师的阅读成果易于保存,方便交流与分享。去年开始启动“给老师的读书会”的共读活动时,教师们共读活动的相关成果是保存在“小打卡”上的,要想回看、交流学习不是很方便。为此,我们借助中文在线上海公司的力量,开发了教师阅读平台,我们组织的各种读书活动信息,包括视频、文本、图片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方便地查阅到。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将此前每一季的共读活动,按照时间轴编辑成了一个个的课程资源,共享在该平台上,供各地的教师和学校根据自己需要选用。已经有不少教师和学校,利用这些课程资源自行组织教师阅读,共读活动的效应在持续地放大。

    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

    与其他读书会相比,由我领读的“给老师的读书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想这个读书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阅读和写作一体两翼,两者不可偏废;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在知行合一;关注教师的行为改变,体现价值引领。

    阅读是汲取信息的过程,写作则是将汲取的信息加以消化,和自己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实践行为相比照,重新建构自己的教育观念的过程。只有自己对这件事情想通了、理顺了各方的关系,才能用文字顺畅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将阅读和写作这两件事情紧密结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通道,是教师反思自身教育行为的核心载体,是教师能够作出改变的可能契机,更是帮助教师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但让教师养成这样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并不容易,读书会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突破。

    一是坚持问题意识。引导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发现书本上阐述的观点与自己平日的想法不一致的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引导共读伙伴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享和交流。领读者也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问题带动共读活动的深度进行。就如我们在阅读《活在课堂里》时,张曼老师一口气提出了四个问题,引发了教师们多方面的响应。我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也初步形成了观点领读、问题领读、核心要素领读等多样化的领读方法,自己从中也收获良多。为了方便大家的提问和交流,我们创建了6个微信群,由核心团队的成员们共同来维护。

    二是坚持交流分享。每一季的共读活动,我们都会安排3场左右共读伙伴的线上交流分享会,邀请共读伙伴分享阶段阅读的心得体会。每一次的线上交流活动都是一场盛会,吸引着大家早早地打开电脑,进入分享的会议室等着聆听伙伴们的精彩发言。伙伴们的分享丰富多彩,有的介绍共读的书籍给自己带来的改变,有的分享如何将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际中,有的介绍学校层面组建的读书会组团参与我们共读活动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有的畅谈如何将在共读活动中的收获运用到平日的生活和学习之中……诚如汪荣会老师所说:“在从教27个年头,人生最低谷时遇到了常老师,遇到了这一群爱读书的老师。与其说不幸,不如说有幸。这么多年,在阅读路上偶尔读一点儿,思索固然很多,困惑也很多,想清楚了一点点,但模糊的更多。有幸遇到大家,让我从专业书籍方面的‘小白’慢慢走向一个有思考力、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的人,形成自己的认知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颠覆了我最初阅读的动机。所以很感恩的这个平台,很感恩常老师的领读,很感恩小伙伴们的一路陪伴。原来我也可以化蛹为蝶!”

    三是坚持佳作共享。共读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一群由热爱阅读的全国各地的教师组成的核心团队。他们完全是尽义务、作奉献,坚持每天阅读教师们分享的文字,从众多的文字中忍痛割爱,精选出一定量的作品,在微信群中进行分享,给共读教师提供学习、借鉴的便利。很多教师将文字能被收录到精选文档作为一种荣誉,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天的阅读和写作,无形之中提升了我们读书会的内涵。

    让成长更容易被看见

    2023年“给老师的读书会”的共读活动,对参与其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改变的过程,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我已经充分感受到这种改变和成长的力量。原来我每周坚持读一本书,写一篇3000字的读后感,基本上属于个体的行为,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读和写,不用考虑很多。但带领共读伙伴们一起阅读时,我时时刻刻都有一根弦在绷着:这本书适合教师们阅读吗?我的领读是否有助于教师对作者观念的理解?作者的核心观点我有没有把握住?这样一系列问题总是萦绕在脑海之中,让我在阅读方面更加用心、在写作方面更加仔细斟酌。一年来,我明显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伙伴们的成长也是显而易见的,这里摘录部分教师的感言。

    毛三萍老师说:“个人觉得我不是一个爱阅读的人,但遇到常老师的阅读群后,我试着跟上大家的步伐去阅读,每天的打卡虽没有大家感悟那么深,记录的内容也没有大家那么多,但坚持完成打卡任务已是我最大的改变。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因为每天可以看到一群热爱阅读的老师们的阅读记录,尤其在听了常老师的阅读分享后,我更加庆幸自己加入了这个团队。虽然我还是那个团队里走得最慢的,但我紧跟大家的步伐,去阅读、去思考;虽然我没有记录太多的感悟,不会在书上写写画画,留下阅读的笔记,但我已经尝试拿起笔在书上画出喜欢的句段;虽然教学工作中我只是一名低年级教师,但我尝试跨学科教学,带着孩子们多角度去思考知识……因为阅读群,我看见了自己太多的改变。未来我会继续跟进,努力成为一个爱阅读的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